在内地资产回报率走低与“资产荒”现象日益严重的情境下,内地投资者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寻找更高收益和更多样化的投资机会。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投资者对国内市场的审慎态度,也预示着全球资产配置的新动向。
近期,国内多家银行美元存款利率出现显著下调,美元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也随之回落。例如,北京银行京惠存美元存款产品的利率从之前的1年期3.3%、6个月期3.0%下调至现在的1年期3.0%、6个月期2.7%。南京银行3个月美元存款利率更是从4.3%大幅下调至2.1%,江苏银行的部分美元定期存款产品甚至直接下架。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国内投资者的收益预期,也促使他们开始寻找新的投资渠道。
相比之下,香港凭借其独特的制度优势,如“联系汇率制”,在全球资产配置中逐渐显现出其独特地位。香港的美元存款利率普遍较高,且多为短期优惠,存期通常为1个月、3个月或6个月,利率多集中在4%-4.5%区间。而国内同期限产品的收益普遍在4%左右,这使得香港的高息美元存款对内地投资者来说极具吸引力。
除了高息美元存款外,香港的保险产品也成为内地投资者境外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香港作为资金自由流通的国际金融中心,其保险产品特别是储蓄险,预期收益普遍在5%以上,部分长期保单甚至可能达到7%的复利。这些保险产品不仅收益较高,而且投资策略全球多元化,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香港保险产品的优势不仅在于其高收益,还在于其灵活的保单设计和多币种转换功能。投资者可以根据不同货币间的利差趋势,灵活调整保单配置,从而增厚投资收益。香港保险产品的资金配置主要以固收投资为主,债券类资产占比高达70%左右,其中又以美国国债等高等级债券为主。这使得投资者在持有保单的同时,也间接持有了美元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香港的高息美元存款和保险产品对内地投资者来说极具吸引力,但投资者在进行跨境资产配置时仍需谨慎。汇兑风险和资金配置的合理性是投资者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投资者在进行跨境投资时,尽量通过多元化配置来分散投资风险。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美元资产的相对稳定性使得香港的储蓄型保险成为优秀的海外资产配置工具。然而,投资者也应注意到,随着利率的下行,储蓄产品的收益率可能会逐渐降低。因此,在选择投资产品时,投资者应综合考虑产品的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