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手机为何难以打动用户?市场冷淡背后的真相

   发布时间:2024-12-18 11:42 作者:朱天宇

近期,一份由美国回收公司SellCell公布的调查数据揭示了消费者对于智能手机中AI功能的真实态度。尽管在购买新iPhone时,有近半数的用户将设备是否支持AI功能视为关键因素,但令人惊讶的是,高达73%的用户在实际使用后发现,Apple Intelligence所带来的体验提升并不明显。

这一调查结果不仅限于iPhone用户。在三星手机用户群体中,仅有23.7%的人认为AI功能至关重要,而高达87%的用户对AI功能表示不满意。这一数据反映出,尽管手机厂商不遗余力地将AI技术融入产品中,但消费者对此的接受度和满意度却远低于预期。

在智能手机市场,AI大模型的应用已日益普遍,各类AI App层出不穷。然而,这些看似先进的技术并未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显著改变,AI手机也未能成为推动用户更换新机的关键因素。雷科技团队中的成员虽然频繁使用AI大模型,如ChatGPT、WPS AI等,但这些应用主要集中在PC端,手机端的使用体验相对较差。

AI大模型在办公领域的应用正在迅速发展,包括数据分析、学术搜索、解题答疑、编写代码以及视频脚本生成等功能。然而,这些功能在屏幕较小、缺乏鼠标和键盘的手机端使用时,显得尤为不便。手机端AI功能的设计似乎更多地以PC端理念为基准,加入了大量办公功能,却忽视了大多数用户的实际需求。

SellCell的调查报告进一步指出,Apple Intelligence中的写作工具和通知摘要功能使用率较高,而其他功能如优先消息、照片清理、智能回复等则使用率一般。照片自然语言搜索和转录摘要等功能更是鲜有用户尝试。不少受访者表示,这些AI功能并不实用,甚至担心隐私泄露和准确性问题。

尽管手机厂商在AI功能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但市场反馈并不理想。消费者在购买新手机时,更关注电池寿命、存储空间和相机性能等因素,对AI功能的兴趣相对较低。即使在对于新技术接受度较高的Z世代中,也仅有20%的消费者期待AI功能。这表明,AI技术在手机端的应用仍需进一步探索和优化。

然而,并非所有手机端AI功能都未能赢得用户的青睐。一些企业推出的拍照AI消除、语音指令跨层级调用App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用户的用机体验。手机厂商的优势在于能够将AI大模型融入底层系统,更方便地调用手机功能或跨层级控制第三方App。例如,荣耀Magic 7系列中的一句话关闭微信自动续费功能,就精准地解决了用户的痛点。

手机端AI大模型的应用不仅限于手机本体,还可以用于智能生态的控制。一位小米用户展示了其日常使用场景:出门后米家门锁自动上锁,小米SU7开始加热车内,人到达停车场时车内已加热至舒适温度。手机作为“随身”设备,可以成为智能个人助理和个人数字ID。

与PC相比,手机在任务处理能力上相对较弱,因此不必过分强调工作场景。AI手机应更多地围绕生活娱乐场景打造杀手锏应用,如根据用户习惯智能推荐家用电器设置、饮食、户外运动地点和路线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用户的需求并提供更加智能和便捷的服务。

然而,用户对于AI功能的付费意愿并不高。SellCell的调查显示,仅有11.6%的iPhone用户和4%的三星用户愿意为AI功能付费。这表明,在缺乏专业化场景的情况下,用户对于AI功能的付费意愿并不强烈。即使是付费用户数量众多的OpenAI,其大多数收入也来自面向企业和大学的B端服务。

手机端AI技术的发展仍需时间和市场的检验。手机厂商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习惯,打造出真正贴合用户需求的杀手锏应用。同时,也需要探索更多专业化场景以吸引用户为AI功能付费。只有这样,AI手机才能真正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