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元换张“国际竞赛”获奖证书,能测啥?

   发布时间:2024-10-26 19:01 作者:郑佳

“水赛”泛滥,让许多高校既有的综测评价体系面临严峻挑战。新京报资料图

“5分钟2张国家级证书”“22个水奖,帮我拿下1.8万元奖学金”……据《法治日报》报道,近日,记者在一些社交平台上看到不少分享自己拿国家奖学金、保送研究生的“经验帖”,其分享的“核心秘诀”就在于——付费参加“水赛”。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采用综测排名作为评优评先、奖助学金甚至保研依据。但随着综测成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些机构以低门槛、高获奖率为噱头,通过收费方式举办一批含金量低、组织松散的竞赛,吸引学生参赛以获取综测加分,被业内称为“水赛”。

从报道看,这类“水赛”并不少见。有的只需花几十元报名费、简单“走个过场”即可轻松获奖。如有学生在交了60元报名费后,只简单参加了一个网上答题,就收到了一张国际英语词汇比赛三等奖证书;有的机构甚至直接出售相关证书。

“水赛”泛滥,让许多高校既有的综测评价体系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水赛”无法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最终致使测评结果失真;另一方面,也极易导致不正之风在高校蔓延,更与高等教育追求的公平公正原则背道而驰。

对此,相关方面理应及时出手,严格监督治理,不让这些“水赛”机构浑水摸鱼。同时也要联合媒体等机构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如有专家就建议,可以实行“黑白名单”管理制度,定期更新并公布竞赛的“白名单”与“黑名单”。

当然,那些试图用“水赛”证书去“拿分”的学生更需有所警惕。毕竟,此举不仅损伤个人诚信,一旦形成风气,必将恶化学校教育大环境,对每个人的学习与成长都无益处。

值得注意的是,之所以会有“水赛”乱象,与学生个人的不诚信、市场上的“水赛”未曾被有效规范有关,也有高校综测评价体系不完善的原因。

高校鼓励学生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非常有必要,但相关评价体系也不宜机械、单一,更需避免盲目“认证”。比如针对“水赛”泛滥,高校也要及时修补相关漏洞,拒绝“水赛”证书,以动态完善相应的评价体系,更好保障其公平性。

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审查相关证书及竞赛的合规性,并向学生做好解释工作:哪些证书是被认可的,哪些证书是不被认可的,认可或不认可的理由是什么等。如有可能,高校也不妨提前发布相关名单,以帮助学生避坑。

总之,要切实提升综测水平,就要从多方面下手,合力抵制“水赛”乱象。更重要的则在于,高校综测也需引入更加多元化的评价指标、积极采取提高评审透明度等措施,从根本上避免学生通过“水赛”等不正当途径获得加分。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