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人的方式打开“流量密码”苏东坡|东坡大家讲

   发布时间:2024-10-25 10:01 作者:胡颖

记者 闫雯雯

从单纯的文字到图文并茂,再到AIGC、短视频的介入,内容的传播变得越来越容易。不少内容创作者也开始在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三苏,特别是苏东坡,是不少文化类内容创作者们喜爱的题材。

实际上,作为“流量密码”,东坡在近千年的时光里一直不断被研究,甚至还有了“同人文”“衍生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衣若芬、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曹逸梅以及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文博馆员翟晓楠,三名女性学者做客“东坡大家讲”,与大家分享了如何用现代人的眼光“注视”苏东坡。

三位嘉宾合影

用文图学表达东坡:

诗意图+题诗意图诗,这不就是“短视频”吗?

文本是人们自我表达、彼此沟通、记录和连结的行动单元;图像是文本的表现方式之一,文本和图像构成可见可感可幻想的世界。衣若芬教授在十年前首次提出了用“文图学”,特别是近年来基于对题画文学的研究,探究诗/诗意图/题诗意图诗的多元互动,使“文图学”与西方学者所关注的Text-Image相比,而更适用于东亚艺术的发展和研究脉络。

衣若芬教授曾经用短视频的弹幕和图像去比喻“文图学”:创作者去创作一幅画面可能还会加上题画诗,观画者对画发出评论,这不就是“短视频”吗?诗意图就像是现在的短视频,题诗意图诗就像是短视频生成的字幕。一边阅读东坡原创的诗歌,一边观看诗意图,再加上题诗意图诗,甚至能感觉亲历了“脚本撰写、视频拍摄、搭配字幕”的短视频生产全过程。

衣若芬教授

当然,它也不仅仅是“短视频”,也可能是一条“朋友圈”。“比如说我发一条微信,在上面写了几个字,这其实也就是某一种题画诗了。下面有朋友给我点赞,给我发了一些评语,其实也就是再去做了进一步的回应,或者是他也创作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图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在做的实践。”

用“同人文”阅读东坡:

“蹭”名人流量之举古来有之

曹逸梅教授则关注到了日本汉文学圈里,关于苏东坡的一种“同人文”。

曹逸梅教授

翩翩少年李节推岩边系马,等待东坡;东坡赠诗歌颂友情,这原本是很平常的事件,在日本文化中成为了被关注的对象,出现了很多“风水洞图”。图不特殊,截取的画面与普通诗意图并无二致,题画诗却有乾坤。

“在五山时期,题风水洞图的题画诗,里面都有一种暧昧不清的情绪。”曹逸梅教授解释说,“日本从五山时期开始,有大量的男色文化的流传。因此他们在选取东坡这首诗时,关注点就成了‘骑马少年清且婉’,作为对自己喜爱的同性少年的赞扬,于是这首诗歌在日本成为了被关注的经典。”

日本文化中,中国古代大诗人、大文学家的“同人”作品还有很多,李白和杜甫的“江云渭树”,以及韩愈和孟郊、元稹和白居易,都是被关注的对象。这一现象,说到底,都是在蹭名人的流量。

用“衍生文”打开东坡

东坡家的小妹妹,古人也爱“开脑洞”?

人们对于苏东坡有多喜爱?从大家给他生造出沾亲带故的亲戚、朋友中就可以看出。

从南宋开始,苏东坡多了一个“小妹”,甚至苏门之中的秦少游还能跟这个虚构的“苏小妹”有了情感纠葛。在曹逸梅教授看来,这说明在南宋之后不但是精英知识阶层,普通的世俗民众阶层对于苏东坡的喜爱。苏小妹的形象很符合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对于才子佳人的想象,是一种经典的桥段。

除了苏小妹,还有在“河东狮吼”中苏东坡的形象。

“河东狮吼”的典故出自于苏东坡的《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师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原本这首诗是批评陈季常,他的佛法修养赶不上他的太太,但是到了明代的通俗文学中,就成了‘狮吼记’里的悍妇题材。苏轼在里面的形象变成了去教唆陈季常纳妾以及携妓出游的形象。”翟晓楠说,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这也是后世文学界对于苏东坡的误读,属于对他作品一种错误的“脑洞”,“我们要郑重声明一下,狮吼记的故事纯属虚构,苏轼不是那样的。”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