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修订M1统计口径,潘功胜详解明年货币政策取向

   发布时间:2024-12-03 11:00 作者:赵静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了一项关于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的重要修订决定,该决定将从2025年1月起正式实施。此次修订的核心在于,M1的统计范围将扩大,新增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两项内容。

据中国人民银行解释,货币供应量是衡量经济中金融工具流通和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标,其统计口径需随着经济和金融的发展而不断调整。过去,M2的统计范围已逐步扩大,纳入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货币市场基金份额等新型金融工具。而今,随着金融市场和创新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支付手段的革新,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的流动性已显著增强,符合M1的统计定义。

具体而言,个人活期存款在过去因技术限制无法即时转账支付,故未纳入M1。但随着移动支付体系的普及,个人活期存款现已具备随时支付的功能,其流动性与单位活期存款无异。同时,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也因其直接用于支付或交易的高流动性,被纳入M1的统计范围。这一修订不仅反映了金融工具流动性的变化,也与国际主要经济体的M1统计口径相接轨。

中国人民银行还透露了修订后M1统计数据的发布安排。从2025年1月起,将按新口径统计并公布M1数据,预计将在2月上旬向社会发布。同时,为了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和可比性,还将公布2024年1月以来按新口径修订的M1余额和增长速度数据。

这一修订决定的背景,正值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货币政策持续支持的关键时期。在近日举行的2024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企业和居民的综合融资成本。同时,他还强调了优化货币供应量统计的重要性,将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纳入M1统计,并加强对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和社会流动性的监测。

会上,中国金融学会会长易纲作了题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程与货币政策框架的演变》的主旨演讲。他回顾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历程,并指出,经过四十多年的持续推进,我国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市场化利率体系,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愈发畅通,利率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持续增强。以价格型调控为主导、以利率为核心的货币政策框架,为中国人民银行履行稳定货币币值、促进经济增长的使命提供了坚实基础。

来自生态环境部、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嘉宾也发表了主题演讲,共同探讨了中国金融体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来自金融管理部门、相关部委、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及高校的5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