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上掀起了一股居民存款“迁移”的热潮,引发了广泛关注。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前十个月,我国住户存款总额增加了11.28万亿元。然而,对比前九个月的存款增加额11.85万亿元,不难发现,仅在10月份,住户存款便减少了5700亿元。
这一数据引发了公众的好奇:这5700亿元的居民存款究竟流向了何方?分析指出,这些资金最有可能涌入了股市,成为购买股票和基金的主要力量。这一推断并非空穴来风,央行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了5.58万亿元,而前九个月该数字为4.5万亿元,意味着仅10月份,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便激增了1.08万亿元。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信托、租赁、保险、投行、证券等,其中证券公司是股票交易的主要平台,因此,可以合理推测,居民存款的“迁移”主要指向了股市。
进一步证明这一点的,是10月份A股市场创下的月度成交额新高。据统计,该月A股市场总成交额高达36.26万亿元,日均成交额为2.01万亿元,其中单日最高成交额更是达到了3.48万亿元。这一连串的数字,无疑表明了有大量场外资金涌入市场,其中就包含了居民从银行搬出的存款。
居民存款“迁移”至股市,背后反映出两大问题。一是银行存款的吸引力正在逐渐减弱。随着存款利率的不断下调,尤其是今年10月,以六大国有银行为首的主要银行再次下调了存款挂牌利率,使得存款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二是股市的活跃程度显著提升,吸引了大量居民资金的流入。自“9.24”以来,股市表现出色,赚钱效应明显,交投活跃,使得不少居民选择将存款投入股市,或是加大投资力度,或是作为新股民入场。
居民存款“迁移”至股市,也反映出居民理财意识的增强。在低利率时代,将资金存入银行已不再是最佳选择,居民开始寻求更高收益的投资方式。将一部分家庭资金用于投资理财,成为越来越多居民的选择。然而,仅有理财意识是不够的,提高理财能力同样重要。只有具备了必要的理财能力,居民才能在股市中获得投资收益,避免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