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差”缩小再缩小!才下展台就上处方

   发布时间:2024-11-05 16:00 作者:王婷

从“图片”到“药盒”再到“处方单”,需要多久?从“概念”到切实作用在“身体里”,又需要多久?

今天(11月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自2018年首次举办以来,大批医疗领域的创新药品、医疗器械借力进博会“华丽转身”,快速落地中国市场,“零时差”惠及中国患者。

那么,“零时差”究竟可以有多快?跟随央视新闻走近那些藏进“身体里”的“进博宝宝”↓↓↓

01

脓疱“克星”✔️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简称GPP)是固有免疫系统驱动的自身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反复发作的脓疱,并伴有剧烈的疼痛和高热等全身症状。

从一周岁发病至今,文静(化名)已和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进行了长达30年的持久战,最严重时一度不能走路、不能动,只能靠妈妈用轮椅推着她去医院。

2022年,求医多年的文静打上了全球首个专门针对GPP的靶向生物制剂——佩索利单抗注射液。“打下去24小时就看到效果,整个皮肤症状消下去的时间也快多了。”

如今,文静与GPP的持久战已迎来阶段性胜利,除偶尔发一些红疹外几乎没有再起脓疱,疼痛感也消了大半。

2020年,佩索利单抗注射液圣利卓®在进博会“首秀”,2022年在中国获批,全球同步研发、同步注册、同步获批,“零时差”惠及中国患者。

今年3月,圣利卓®家族皮下注射制剂成为跨国药企中,首个全球多中心同步研发并率先在中国获批的全球创新药,早于美国、欧盟和日本。

02

摆脱“药罐子”✔️

在我国,高血压的判定标准为:在没有吃降压药的情况下,不在同一天的三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

有家族史、情绪易激动、摄盐量偏高等人群,为高血压易发人群。如经常出现头部胀痛、阵发性眩晕、胸闷不适、四肢麻木等症状,应及时进行血压监测,警惕是不是早期高血压的信号。

蔡峰16岁时确诊患有高血压,毕业后成为一名地铁职工,但高血压成了他工作中的一大隐患,最终不得不被调整岗位。

后来,蔡峰转行成为导游。然而,长途飞行后的眼底出血,爬山时的头晕症状,都成了他旅行途中的障碍……频繁的出差和紧张的工作节奏更是让蔡峰常常忘记服药。

蔡峰一方面深知自己要按时服药,稳定病情,可另一方面,也在无数次呐喊:“我还这么年轻,我不想天天抱着药罐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蔡峰得知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RDN)——通过介入治疗方法,将治疗器械临时放置入肾动脉内,对肾动脉交感神经进行消融,从而帮助控制血压。

2024年4月,蔡峰在海南博鳌接受手术。“我甚至都没有感觉到疼痛,就好像睡了一觉。”第二天,蔡峰就出院了,术后3个月,他的血压便恢复至正常水平,高压从原来的180毫米汞柱降到了130毫米汞柱。

据介绍,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RDN)的出现,实现了高血压治疗从单纯药物治疗到微创手术治疗的跨越。

其依托的Symplicity Spyral™一次性使用多极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系统,亮相进博会后,于2024年4月正式获批在中国上市,现已陆续在国内多家三甲医院开展手术。

03

每周注射次数从7减到1✔️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糖尿病常见类型有:

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通常不能分泌胰岛素,需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多见于成年人。发病人数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

2023年,全球首个基础胰岛素周制剂临床研究结果文献引发关注。

临床实践中,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起始延迟、依从性差等挑战。胰岛素周制剂的出现,通过减少注射次数,助于提高治疗接受度和患者依从性,改善血糖控制。与日制剂相比,周制剂还能够帮助患者减少注射针头的使用成本。

就在2024年6月,胰岛素周制剂依柯胰岛素诺和期®在中国获批,并在本届进博会进行“中国首展”,正式开启胰岛素治疗周制剂时代。

04

效率+安全性能双提升✔️

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患者通常会感到心慌、气喘,严重者还会出现晕厥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可能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和心力衰竭等风险。

FARAPULSE系列脉冲电场消融产品,可通过脉冲电场对心脏组织进行选择性消融,精准消融目标心肌细胞,而不伤害其他细胞,降低食道等邻近组织的损伤风险。

产品迄今在全球范围内治疗超过125000例患者。在海外引入该系统后,医生开展消融术的效率从之前每天做2—3台手术,提高至每天完成4—6台手术,治疗效率大幅提高。

据了解,超过17000名患者的数据显示,患者术后没有出现永久性膈神经麻痹、肺静脉狭窄或食管损伤的报告,手术的安全性能同步得到提升。

FARAPULSE系列产品于2021年首次亮相进博会,在2024年1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后,相隔不到半年就在中国获批,“时差”大大缩减。

众多大型跨国药企和医疗器械企业为何选择进博会作为其“首发”“首展”舞台?答案,正是进博会强大的“溢出效应”。

进博会,已然成为产品通关的一条“快速通道”。

11月5日至10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七”而至!

央视新闻《进博风尚》系列融媒体报道,多路记者带领您沉浸式逛展;《进博新品汇》,一起“上新”连连看,带你共赴新时代的东方之约,共同体验健康生活的“加速器”!

监制丨李浙 主编丨柴婧编辑丨杜显翰 校对丨高少卓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