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共话文化遗产与人类文明多样性|文明互鉴

   发布时间:2024-10-31 08:01 作者:孙明

海报 图据主办方

记者 王一理

10月30日,2024中华文化天府论坛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启幕。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保护文化遗产赓续历史文脉”这一主题,就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与人类文明多样性等进行交流,深入探讨“保护第一、传承优先”文化遗产保护的共同理念,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当天下午两点,“文明互鉴:文化遗产与人类文明多样性”平行论坛在西南民族大学原校长、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席曾明的主持下,开启主旨演讲环节。

曹顺庆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曹顺庆以《文明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为题,首先指出了文明互鉴的必要性。“长期以来西方编著的文明史和论著很少讲世界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甚至否认文明互鉴。”曹顺庆说,人类离不开文明互鉴,长期以来人们基本上认为一切文艺都来自古希腊,但实际上古希腊字母又是源自于亚洲的腓尼基文字。“换句话说,没有东方就没有古希腊语。”

在现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凌明围绕三个方面来阐述近期对三星堆、金沙遗址研究工作的报告。一是古蜀国遗址的概况;二是从比较分析的角度,分析东亚青铜文化圈当中古蜀国文明的价值;三是介绍当下对古蜀国遗址在东亚青铜文化当中独特性的一个认识。

“我们现在经常将文化和文明联系在一起,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可是我们现在更需要去意识到的就是我们的过去是怎么去构建的,以及怎么样去构建未来。”来自澳大利亚人文学院的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蒂姆·温特指出,怎样将过去的某些元素定义为遗产,并且将它定义为我们文明的一部分,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想象和想法,关于文明和遗产将会持续地给我们带来新的变化。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何成洲院长,从游戏的角度出发,向大家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游戏与文化产业的传承。在他看来,作为一个新兴的大众媒体,游戏是一个跨媒介多媒态的综合体,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科技进步作用的同时,也必然充分利用人文艺术的深厚积淀,进而成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

通过对《黑神话·悟空》成功案例的分析,何成洲表示,中国自主制作的游戏必将成为文化遗产传承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一个新的希望所在。“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三星堆文物也必将成为游戏制作所利用的素材,成为三星堆文化全球传播的一个新希望。”他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欧洲科学院院士、法国索邦大学教授贝尔纳·弗朗科说,在法国也有类似的说法,“但是我十分愿意说这个说法源自中国。”他将孟德斯鸠的戏剧观念和中国的《赵氏孤儿》作对比,肯定了伏尔泰所提出的文化理念应建立在世界性形象上的说法。

王宁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特聘教授王宁从重写世界文学史的角度,分析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模式。“我们要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模式,从文明互鉴这个底座来进行。”他以歌德为例,指出了歌德之所以能提出世界文学的猜想,离不开中国文学史的影响。

王宁强调,关于世界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首先要突破长期以来一直主导国际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领域内的西方中心主义思维模式,提出各种文明平等对话去互相学习借鉴的精神,而不应该唯我独尊。

主旨演讲环节最后一位登台的,是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叶舒宪。他通过用世界文明起源背后的神话信仰、宗教观念做原型,来回归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问题,“每一个文明都有一个独特的灵魂,也就是这个文明跟那个文明之间一定有不同的地方。”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