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近日宣布了一项令人瞩目的成就:其SU7 Ultra车型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以2分9秒944的圈速,成功刷新了保时捷Taycan Turbo GT保持的最快量产车圈速纪录。作为国内唯一的F1赛道,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这一纪录具有极高的象征意义,保时捷官方微博也对此表示了祝贺。
这一成就不仅展示了小米汽车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强劲实力,也再次凸显了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小米SU7 Ultra以远低于保时捷Taycan Turbo GT的售价,实现了相近甚至更优的性能,这无疑是小米过去成功经验的延续,也是中国制造畅销全球的核心所在。
回顾小米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数码杂货铺到如今横跨智能手机、电动汽车、智能家电三大行业的制造业新秀,小米的转型之路充满了挑战与机遇。2018年,小米正式递交港股IPO申请时,雷军曾表示小米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硬件只是获取用户的手段。然而,随着小米业务的不断拓展,自建工厂成为了小米冲击高端市场、保证品控的必然选择。
小米的首座智能家电工厂于2024年11月在武汉动工,这是小米的第四座自建工厂,也是其制造业布局的重要一环。在此之前,小米已经建成了亦庄工厂、昌平工厂以及小米汽车工厂,分别负责智能手机、电动汽车和智能家电的生产。这些工厂不仅代表了小米商业路径的变化,也展示了小米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厚实力。
以亦庄工厂为例,该工厂于2019年底建成投产,是小米第一座自建的智能工厂。它拥有高度智能化的生产线,每分钟能自动生产60台手机,年产能达到100万台。小米首款折叠屏手机MIX Fold便是在这里生产的。亦庄工厂的成功运营为小米冲击高端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昌平工厂作为小米的第二座智能工厂,以智能手机产线为主,承担了小米MIX Fold 4/Filp折叠屏手机、小米14海湾蓝以及小米14Ultra等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该工厂占地面积5.83万平方米,年产能达到1000万台智能手机,进一步提升了小米的智能制造能力。
小米汽车工厂则是小米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重要布局。该工厂于2021年3月宣布开工,年规划产能15万辆。今年3月,小米首款电动汽车SU7在该工厂举办首批交付仪式,标志着小米汽车在电动汽车市场的正式亮相。小米自建汽车工厂的逻辑在于,电动汽车的零部件数量远超智能手机,自建工厂能够更好地保证品控和效率。
武汉智能家电工厂作为小米的第四座自建工厂,预计于2026年开始大规模量产。这将进一步提升小米在智能家电领域的竞争力,推动其家电业务的快速增长。近年来,小米家电业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产品定位不断提高,市占率也不断提升。
小米从最初的轻资产模式到如今自建横跨三大行业的四座工厂,这一转变不仅是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和消费升级的需求,更是为了提升自身的制造能力和品牌影响力。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退潮和制造业的二次崛起,小米正逐步从“互联网公司”转变为“制造业新秀”,并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和强大的制造能力在全球市场上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