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上车,中国车企智能化竞赛提速换道超车?

   发布时间:2025-02-08 22:19 作者:陆辰风

在汽车行业,一场静悄悄的变革正在座舱内部酝酿。当ChatGPT以对话形式重塑人机交互体验时,汽车企业敏锐地捕捉到了人工智能(AI)大模型的潜力,这一潜力正逐步从语音助手扩展至自动驾驶、情感陪伴乃至场景决策,智能座舱的边界正被重新定义。

在这场变革中,DeepSeek横空出世,迅速吸引了多家车企的目光。短短数日内,吉利、岚图等品牌纷纷宣布与其达成合作,甚至有车主迫不及待地通过编写代码,让DeepSeek的满血版模型提前入驻自己的爱车。DeepSeek的出现,无疑为中国车企提供了一个“换道超车”的契机。

随着DeepSeek的加入,中国车企的智能化竞赛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截至最新动态,已有六家车企宣布与DeepSeek完成技术融合。岚图汽车率先宣布,其量产车型岚图知音将成为汽车行业首个搭载DeepSeek的车型,用户将很快能通过OTA更新体验到这一技术的魅力。吉利汽车紧随其后,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星睿大模型与DeepSeek-R1成功融合,旨在解决智能汽车在模糊意图理解与主动服务能力上的长期难题。

东风汽车也不甘落后,宣布已完成DeepSeek全系列大语言模型的接入工作,旗下多个自主品牌车型将陆续搭载应用。这一技术突破将彻底改变用户与汽车的交互方式,使汽车从“被动执行指令”转变为“主动理解需求”,成为用户的智能出行伙伴。

DeepSeek的低成本特性成为其迅速普及的关键。据开源证券报告,DeepSeek-R1的百万Token输出成本仅为16元,远低于同类产品。这种“性能与成本兼顾”的平衡术,恰好击中了处于价格战中的车企的痛点。例如,在高通8650平台上,DeepSeek的介入有望将城市NOA的实现成本降低至5000元以内,甚至让地平线征程6E芯片也能胜任这一任务,显著加速了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的落地。

DeepSeek的出现,不仅标志着智驾普及的最后一块拼图已经完成,更预示着汽车智能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如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所言,DeepSeek带来的震撼,预示着未来十年AI将驱动汽车发生远超电动化的变革。从“汽车+AI”到“AI定义汽车”,AI将深度渗透至汽车研发、制造、服务的全链条,这场“上车”竞赛不仅关乎技术升级,更预示着汽车智能化新时代的来临。

在2025年的CES展上,AI汽车的具象化与深度化趋势愈发明显。吉利汽车发布了“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通过AIOS调度引擎实现多设备间的需求与感知数据融合。长城汽车则提出了空间语言智能体大模型ASL,旨在让智能汽车成为真正的AI智能体。就连海外跨国车企也在积极推动AI大模型上车,大众集团宣布将ChatGPT集成至旗下多款车型,成为业内首个标配ChatGPT功能的量产车品牌。

中国车企正将AI大模型视为“电动化弯道”后的第二个超车点。一方面,海外车企受制于数据合规与研发惯性,在AI迭代上进展缓慢;另一方面,中国完善的供应链与开源生态为AI大模型上车提供了加速器。DeepSeek的开源属性鼓励车企与开发者共创,本土芯片厂商提供的低成本算力方案则进一步降低了“模型上车”的门槛。

随着DeepSeek引领的“上车潮”持续发酵,汽车正逐步从驾驶工具转变为生活伙伴,其形态被AI重新定义。这场由DeepSeek掀起的革命,或许才刚刚开始。毕竟,在AI的世界里,没有“天花板”,只有不断被解答的“下一个问题”。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