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的人事地震仍在持续发酵,国资力量正逐步渗透至这家地产巨头的核心管理层。
在2月5日,即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万科内部悄然公示了一份包含十名拟任经营管理人员的名单。引人注目的是,这十人中有六人来自万科的第一大股东——深圳地铁集团(简称“深铁”)或其旗下企业,其余几位亦与深圳国资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曾在其直接或间接控股的多家公司中任职。
这份名单不仅涵盖了集团总部的战略投资、财务、法务等关键部门,还触及了北京和华东两大核心业务区域,显示出人事调整的深度和广度。
万科的人事变动显然正在加速进行。晚间时分,公司再度发文,对十二名高管的最新工作安排进行了明确。
将这两份公告结合起来看,万科全新的高管架构已初现端倪,人员的具体分工更是透露出公司当前的工作重心所在。
新任董事会主席辛杰正全面主持集团的各项工作。监事会主席兼工会主席解冻,则负责监事会和工会的相关事务,同时监督博商、鹏金所及财顾事业部的工作及历史遗留问题处理,这些问题将由新任董事会秘书田钧牵头解决。田钧金融背景深厚,曾在平安任职多年,自2017年起与深铁结缘,担任深铁集团的专职外部董事。
博商资管与鹏金所是万科体系外的资管和网贷平台。鹏金所曾通过应收账款保理业务为万科的地产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但去年因市场波动导致部分产品兑付延期,涉及金额高达7亿至8亿元。而前万科总裁祝九胜,作为鹏金所的法人代表和实际负责人,在节前刚刚辞职,并一度传出被公安机关带走调查的消息,尽管他随后更新了朋友圈进行辟谣,但这一事件无疑加剧了外界对万科资金运作和管理层的关注。
市场质疑声四起,有观点认为万科高管团队利用资管平台加杠杆,资金流向万科旗下地产项目以获取收益。更有甚者,认为万科存在体外“影子银行业务”,向合作方发放高利率贷款。
退居执行副总裁之位的郁亮,目前主要负责战略和房地产宏观研究工作,协助辛杰开展工作。对于当前旨在化解债务、防范风险的万科来说,这显然并非主要战场。
相较于郁亮的“务虚”,万科的主要业务则由两位新晋执行副总裁李锋和李刚负责。此前,房地产开发、物业服务、商业开发三大业务均作为集团的一级BG(事业集团),分别由张海、朱保全和孙嘉分管。此次调整后,万科业务一分为二,李锋负责核心的开发经营业务;李刚则接管物业、商业、长租公寓等多元化业务。
在万科内部,开发经营业务无疑是重中之重,去年上半年该业务的营收占比超过86%。对于这项核心业务,除了李锋统管外,深圳国资还在成本、安全关键环节以及北京、上海两大权重区域进行了深入布局和掌控。深铁物业高级督导李海洋将担任开发经营事业集团成本总监,深圳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全总监郭伟则出任安全总监。
万科的开发业务以总部为核心,辐射北京、东北、华中、南方、上海、西北和西南七大区域,其中上海和北京因城市能级高、业绩贡献大,成为区域间的佼佼者。此次调整后,来自深铁置业的副总经理王智余将出任北京区域管理部总经理,而广州市天健兴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武将担任万科华东区域管理部总经理。
除了开发经营事业集团外,万科总部层面的战略投资运营管理部(简称“战投部”)和财务资金部也迎来了变动。尽管执行副总裁刘肖仍将分管战投部,负责非主业退出、资源盘活、大宗资产交易等工作,但深圳国资已派出三名大将空降战投部,形成了一正两副的领导架构,显示出战投部在此次调整中的重要地位。
其中,深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正阳将担任战投部总经理,来自深铁市中小担保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鄢伯通和深铁置业的段军则分别担任战投部副总经理。前者金融出身,后者拥有清华土木工程背景,三人的加入无疑将增强战投部的实力。
作为内部核心部门之一,战投部在万科内部备受重视。其前身可以追溯到万科的企划部,由刘爱明创立。2005年开始涉及战略运营,次年重组为战投部。2009年,时任总裁的郁亮对万科进行了一系列结构调整,战投部地位大幅提升,多名青年才俊相继担任该部门总经理。郁亮接班后,更是大量启用战投部成员出任地方要职。
执行副总裁韩慧华依然负责集团的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内控管理、税务等相关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深铁此次也派出专家肖静华出任万科财务资金管理部总经理。
与李锋、李刚一同当选执行副总裁的华翠,则主要分管万科集团的各职能部门,包括办公室、党群管理、人力资源、纪检审计检查、法律事务等。
尽管官宣的多人与现有人员岗位存在重合,但发文并未提及万科合伙人的调整情况。然而,在市场看来,这些核心部门的掌控权正逐步移交至深圳国资人员手中。春节前的高管层改组,已经为国资接管拉开了序幕。
1月27日,万科公告称,董事会主席郁亮、总裁祝九胜、董秘朱旭集体辞职。其中,郁亮继续担任董事和执行副总裁,朱旭负责对接长租公寓事业部,而祝九胜则彻底离开了公司。与此同时,万科审议通过了选举辛杰为第二十届董事会主席的议案,以及深圳国资背景的李锋、华翠、李刚为执行副总裁,田钧为董事会秘书的议案。
至此,万科的明星经理人时代正式落下帷幕。
万科还预告了2024年的业绩情况,归母净利润亏损约450亿元,同比下降470%,创下公司成立以来的最大业绩亏损。公司表示,业绩亏损主要因房地产开发项目结算规模和毛利率显著下降、新增计提信用减值和存货跌价准备、部分非主业财务投资亏损以及大宗资产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
随着国资的全面接管,万科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