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波动大,自建估值模型能否成解药?

   发布时间:2024-12-11 21:06 作者:孙雅

近期,多家理财公司内部消息透露,他们正积极探索建立独立的估值模型,这一举措主要针对的是“二永债”——即银行的二级资本债与永续债。此举背后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更有效地减少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从而提升投资者的满意度和体验。

据债券行业的资深专家透露,自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以来,虽然市场波动能够更直接地反映在产品净值上,但中证估值方式却时常与市场真实走势存在偏差,导致波动性较大。更为复杂的是,同一债券在中证市场和中债市场往往会有不同的估值,有时甚至差异显著,这不仅影响了市场的正常交易,也成为了银行理财试图建立自主估值模型的重要驱动力。

面对这一情况,有媒体报道称,金融监管部门已采取措施进行干预。近日,相关部门发布了通知,明确要求理财公司不得通过违规手段,如利用收盘价、平滑估值或自建估值模型等方式,来人为地平滑产品的净值波动。

资管新规实施后,银行理财产品逐步向净值化转型,市值法估值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2022年银行理财市场经历了几轮大幅波动,让许多偏好低风险的投资者首次感受到了产品可能带来的“亏损”,这导致产品赎回和投诉不断。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市场上涌现出了一批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或混合估值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以“估值稳定,无惧波动”为卖点,试图吸引投资者。

摊余成本法估值的核心在于,基于持有到期的投资策略,将资产组合在到期时预期获得的总收益均匀分配到每一天,从而得到一个可预期的固定日收益率,这有助于降低债券价格变动对产品净值的冲击。然而,在资管新规的框架下,银行理财能够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空间十分有限,主要适用于部分封闭式运作和现金管理类产品。因此,如何在遵守新规的同时提升投资者的持有体验,成为了理财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为我国债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银行理财在资产配置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的数据,截至2024年6月末,理财产品投资于债券类和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余额分别达到了16.98万亿元和1.78万亿元。在市值法估值体系下,银行理财子公司普遍使用中证估值和中债估值所提供的债券公允价值评估体系。然而,这两种估值方式之间的显著差异以及中证估值时常偏离市场真实走势的问题,一直备受业内人士的批评。

债券行业的资深专家指出,同一债券在同一事件下,在中债市场和中证市场的估值往往不同,有时差异还相当大,这对市场交易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债券牛市期间,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发行人有强烈的动机回售债券并以更低的成本发行新债,或者因偿债压力大而希望挽留投资者,这些都可能导致实际给出的新票面利率与估值机构估算的“调整后票面利率”之间存在较大偏差,进而引发估值波动。

专家们认为,中证估值容易放大债券价格的波动,甚至背离市场真实走势,从而加剧理财产品净值的回撤。在市值法估值体系下,这种波动会直接反馈给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规模稳定和投资者的持有体验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银行理财自建估值模型,旨在更真实地反映市场走势,剔除因债券估值不合理导致的净值变化,从而提升投资者的持仓体验。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也指出,自建估值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债券价格的波动,稳定理财产品净值,这可能会提升居民的配置需求,进而推动理财规模的扩张。然而,他也提醒,自建估值模型可能存在反应滞后的问题,隐藏真实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导致合规性和透明度的下降。

业内人士还担心,银行理财自建的估值模型可能成为调节理财产品收益的工具,其风险难以客观界定。一位债券行业的专家表示,当前监管虽然鼓励银行理财试水自建估值模型,但如果没有一个严格和细致的监管框架,允许每家理财子公司都使用自建而非统一的估值模型,将会导致市场的混乱。

12月11日,有媒体报道称,针对近期理财子公司盛行的“自建估值模型”,金融监管部门已经开始采取行动进行干预。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