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突破性的医学研究在国际权威期刊《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分子医学》上以封面文章发表,引发广泛关注。该研究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与国际团队合作完成,成功利用创新的“离体大脑养护技术”使一头猪在心脏停跳50分钟后的大脑恢复活力。
传统观念认为,大脑仅能耐受短暂缺血,这极大限制了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而此项研究通过复杂的实验设计,挑战了这一认知。
研究团队首先使实验猪心脏停跳,随后将其大脑与身体分离,并利用自主研发的体外生命支持系统与大脑连接。这一系统不仅包含人工心脏和肺脏,还创新性地结合了常温血液灌注技术和活猪肝脏,为大脑提供稳定的血液循环。
实验结果显示,在体外心肺肝复合生命系统的支持下,离体大脑的水肿明显减轻,神经细胞活力和显微结构得到显著改善,成功恢复了脑电活动。这一发现揭示了肝脏在心脏骤停后脑损伤修复中的关键作用。
该研究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何晓顺领导,多位国际知名科学家参与。何晓顺表示,这一研究成果为心脏骤停抢救提供了新的策略,有望在未来提高抢救成功率,并为脑科学研究开辟新途径。
该研究还为医学界提供了关于器官间相互作用和复苏机制的新见解,对未来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