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下单”消费火了,真能让利促销还是新套路?

   发布时间:2024-10-17 16:30 作者:吴俊

近期,一种名为“代下单”的消费方式在年轻人群体中悄然兴起。不同于传统的代购,这种新型消费模式允许顾客挑选商品后,通过中间商远程下单购买,再以优惠价格到店使用。从餐饮娱乐到出行旅游,各类交易平台上的“代下单”服务以其极具吸引力的折扣价格,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

据网友分享,许多“代下单”案例确实能以极低的价格购得商品,仿佛不薅这羊毛就亏了。其实,“代下单”之所以能提供优惠,主要得益于几种策略:一是搜集消费者未留意的优惠信息,如银行卡活动等,进而利用“信息差”获利;二是凭借会员服务、员工折扣等优惠条件,帮助他人下单并赚取服务费。例如,利用银行卡活动为他人低价购买商品就是其中一种典型操作。

以往,“低价代订酒店”是“代下单”最为人所知的应用场景。然而,近期这一消费方式似乎进入了“万物皆可代下单”的新阶段。部分连锁餐饮门店的消费者通过这种方式节省了近一半的费用。这些“杰出案例”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亲测和效仿。久而久之,原本看似“小众”“秘笈”的代下单操作,逐渐有普及化之势。

当“薅羊毛”成为一种流行的消费通道时,我们不禁要思考:这究竟是“漏洞”“后门”,还是商家故意为之的“卖个破绽”?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代下单”骨折价与前几年的“团购价”颇为相似。它们都以惊人的折扣对“到店消费”有着明显的拉动作用。不同的是,“团购”是一种平台化、公开化的放券、降价方式,而“代下单”则源于商家通过各种“非公开渠道”点对点地放券——既要“降价促销”又要“面上控价”,以此道暗渡陈仓。

通过“代下单”消费,消费者往往会产生一种“自己占到商家便宜”“自己比其他人更聪明”的心理满足感。然而,如果商家能够对“优惠券”的投放实施源头管控,那么所谓的“跑冒滴漏”其实仍是尽在掌握的促销让利,只是手法更具技巧性而已。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