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青山绿水间,一群野生川金丝猴快乐地栖息着,它们的背后是四代护林员接力守护的故事。
唐玉林,今年56岁,是保护区服务中心太平保护站川金丝猴研究中心监测队的队长。他的家族与这片保护区和川金丝猴有着不解之缘。1963年保护区成立时,他的舅爷唐国顺便是第一批工作人员,后来父亲唐代贵也加入了守护行列。从小看着长辈们巡山的唐玉林,立志要接过这份责任。
在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唐玉林在观察川金丝猴活动。
1990年,22岁的唐玉林如愿成为第三代护林员。起初的十几年,保护区条件艰苦,山路崎岖且未通电。每天凌晨三点半,唐玉林便摸黑起床,赶在猴群醒来前上山,记录它们的活动。一年中有近200天,他都在山里度过,吃的干粮要自背,有时甚至需在山中过夜。通过长期观察和自学,唐玉林成了保护区的“土专家”和“活地图”。
近年来,保护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川金丝猴也习惯了与人类较近距离接触。140多只科研川金丝猴种被成功引到低海拔区栖息,该保护区已成为全国川金丝猴密度最大、最易观察到的地区。
受唐玉林影响,2019年他的侄子唐小刚也成为第四代护林员,接力守护这片青山和川金丝猴。“猴子在树上吃树叶,我在树下吃饼干,我们就这样建立了信任。”唐玉林说,能让川金丝猴在太平沟好好生存,对他来说就是最光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