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18A制程大揭秘:性能能效双飞跃,下半年量产在即

   发布时间:2025-04-22 11:37 作者:任飞扬

日本京都即将迎来半导体行业的一大盛事——2025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讨会(VLSI Symposium),该会议定于6月8日至12日举行。作为半导体界备受瞩目的国际盛会,VLSI Symposium汇聚了来自全球的顶尖专家和学者。近日,会议官方提前揭晓了一系列即将发布的论文亮点,其中英特尔即将披露的18A制程技术细节尤为引人关注。

英特尔在其18A制程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相较于前代Intel 3制程,在性能、能效及面积(PPA)三大关键指标上均实现了飞跃。据英特尔透露,在相同电压(1.1V)和复杂度下,18A制程能将标准Arm核心子模块的性能提升高达25%。同时,在保持相同频率和电压条件下,功耗降低了36%。即便在较低电压(0.75V)状态下,性能依然能提升18%,功耗降低38%。18A制程还实现了面积微缩,达到Intel 3制程的0.72倍,为芯片设计提供了更多灵活性。

英特尔18A制程的突破得益于两大核心技术:RibbonFET和PowerVia。RibbonFET作为一种全环绕栅极(GAA)晶体管技术,相较于传统的FinFET晶体管,提供了更高的驱动电流和更低的漏电率,从而大幅提升了性能和能效。而PowerVia技术则是一种创新的背面供电网络(BSPDN)方案,通过将供电线路转移至芯片背面,显著减少了正面的布线复杂度,进一步提高了晶体管密度和性能。

在英特尔Vision 2025活动上,英特尔高级副总裁、代工部门负责人Kevin O'Buckley宣布,18A制程已进入风险试产阶段,并已向客户交付硬件样品进行验证。据反馈,客户对18A制程的表现非常满意。英特尔正致力于实现18A制程的产能爬坡,以确保在技术成熟的同时满足规模化生产需求,并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实现最终量产。

在产品规划方面,英特尔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量产基于18A制程的客户端处理器Panther Lake。而针对数据中心市场的Clearwater Forest产品系列,则预计将在2026年初实现量产。基于18A制程的第三方芯片设计也取得了重要进展,首款芯片预计将在2025年中期完成流片验证。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