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基金高溢价频发,公募额度紧张,投资者需警惕风险

   发布时间:2024-12-19 10:02 作者:孙雅

近期,QDII基金市场再度掀起溢价风波,不仅热门如标普500ETF、纳斯达克100ETF等产品受到追捧,就连标普消费精选、泛东南亚科技ETF、香港创新药ETF等也未能幸免,纷纷被投资者买出溢价。

在短短两天内,即12月17日和12月18日,分别有8只和6只QDII基金发布了溢价风险提示公告。特别是12月18日收盘时,QDII产品溢价现象再度涌现,其中国泰标普500ETF的溢价率甚至超过了10%,而易方达原油、博时标普500ETF、华夏纳斯达克100ETF等8只产品的溢价率也均超过了5%。

随着纳斯达克和标普500指数屡创新高,投资者对于相关QDII产品的热情也随之高涨,导致部分QDII产品出现高溢价,并且外汇额度也变得紧张起来。这一现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少数公募机构,易方达基金、博时基金、万家基金、天弘基金、摩根资产管理、华宝基金等多家机构旗下的多只QDII产品都已暂停(大额)申购。

QDII基金的高溢价现象在今年尤为频繁,12月以来,几乎每个交易日都有一只或数只QDII基金的溢价率超过10%。例如,12月18日,博时标普500ETF、国泰标普500ETF、景顺长城标普消费精选ETF、鹏华道琼斯工业平均ETF等6只产品就相继发布了溢价风险提示公告。

这些公告明确指出,由于近期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相关产品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溢价。投资者在盲目追高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净值变化、市场供求关系、系统性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从而遭受较大损失。从历史经验来看,场内基金二级市场交易价格通常会向基金单位净值回归,投资者因此面临损失的风险不容忽视。

以某标普生物科技主题ETF和石油天然气主题ETF为例,尽管近期这些产品也出现了一定溢价,但自11月以来,它们的最大回撤均超过了10%。这意味着,那些在高位进场的投资者不得不为曾经的溢价买单。

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QDII基金不仅需要面对交易时间差、汇率波动风险以及因规范或政策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合规风险,还需要警惕基金大幅溢价后,产品最终回归其内在价值所带来的损失风险。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如何寻找更多相关性低、优质的QDII产品进行配置,成为了投资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QDII基金二级市场交易价格之所以出现溢价,往往与投资策略和产品运作本身无关,而是由于二级市场投资者持续看好并买入产品所致。同时,由于外汇额度限制,场内供求关系受到影响,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的交易行为会导致产品价格上升,从而形成溢价。对于跨境ETF而言,当二级市场的买入价格高于二级市场盘中价格IOPV时,溢价现象便会出现。而由于多数跨境ETF成份股与A股交易时间存在时差,套利效率不高,因此较难抹平溢价。

随着美股主流指数的持续走强,QDII基金的投资热情持续高涨,导致许多对标美股的ETF场内溢价明显。然而,由于机构的QDII额度有限,每当场内产品出现高溢价时,机构往往会同步收紧场外的申购额度。截至12月18日,自11月以来已有69只QDII产品宣布限制大额申购或暂停申购且至今尚未恢复。若将时间追溯至年初,则已有137只QDII产品采取了类似措施,占QDII基金总数的45.21%。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