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游戏”流行?视生命如儿戏的游戏应彻底封杀

   发布时间:2024-11-03 22:03 作者:郑浩

“儿子的命算是捡回来的”“侄子的同班同学因玩该游戏休克住院”……据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报道,近日,一种通过特定动作让体验者快速达到窒息缺氧状态的“死亡游戏”,风靡校园。孩子们称该游戏为“梦回大唐”或“死亡三秒”,游戏中包含的危险动作令家长颇为担心。

死亡不是游戏,窒息并不好玩。憋气缺氧导致休克,会对大脑造成永久损伤,严重可能窒息死亡。湖南益阳一名家长称,孩子在该游戏后迅速晕倒,发出尖叫、满脸冷汗,直到第二天还感觉头痛头晕。“儿子的命真的算是捡回来的”,家长的惊惧中,包含着对孩子脱离险境的庆幸,更包含着对难以预料危险的后怕。这名家长的感慨与经历,给所有孩子及家长敲响警钟。

“死亡游戏”其实并不新鲜。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这种游戏就已经在内地和沿海城市传播,并迅速被未成年人模仿,风行于很多校园。2004年,教育部提醒,“死亡游戏”极易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应坚决制止此类游戏在学生中传播、蔓延;相关省市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揭露此类游戏的危害,严令禁止学生尝试这种游戏。2005年,教育部再次发文,要求国内所有网站删除有关“死亡游戏”的介绍。

这么多年中,是“死亡游戏”真的销声匿迹了,突遇某种契机死灰复燃?还是压根就没有绝迹,只是更加隐蔽?又为什么那么多未成年人不顾危险地去尝试?媒体上对这一危险游戏肆无忌惮地美化、传播,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这一游戏名为“梦回大唐”,是因为传言称,有人在窒息片刻出现幻觉,或是“看见童年场景”,或是“目睹梦幻景色”,甚至重温了“前世记忆”。半大孩子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纪,对是非对错的辨别能力不足、对危险也难有正确的预判,却偏偏好奇心强烈、爱追赶潮流,很容易经不住忽悠“尝鲜”,做出大胆而不计后果的举动。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为制造流行,盲目炒冷饭,向孩子兜售一些早已明令禁止的老把戏,从而导致这一危险游戏禁而不绝,刮起一轮轮的“窒息”妖风。

死亡从来不是可以随意尝试的游戏,视生命如儿戏的游戏必须彻底封杀,美化传播死亡游戏的信息必须清理。此前,教育部早就三令五申,禁止“死亡游戏”介绍在网上流传,但据报道,相关信息并未消失,有人热衷于传播游戏玩法,甚至上传朋友玩“死亡游戏”的视频吸引大家挑战,画面令人十分不适。“死亡游戏”屡屡死灰复燃,说明监管部门、平台、网站等对这个屏蔽词还不够敏感,才给了别有用心之人、所谓的体验者一再钻空子的空间。要想封杀“死亡游戏”,监管部门、平台等要常念紧箍咒,家长、老师也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娱乐方式,一旦发现苗头及时纠正、提醒。莫等到悲剧酿成,再追悔莫及。

还有人说什么:“死亡游戏”流行反映出生命教育的缺失。生命教育或许有缺失,但这样的观点,纯属为“死亡游戏”开脱。生命不是儿戏,死亡不能游戏,加强生命教育,首先必须反对“死亡游戏”。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