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回归首作的漆艺:传承千年 惊艳世界 |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

   发布时间:2024-11-13 10:06 作者:周琳

记者 刘可欣 罗彬月

编者按

在四川,长江的支流如岷江、雅砻江、大渡河等,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多样的生态系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在她的滋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繁星点点,在历史的长河中见证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省份,四川有着8000多处非遗资源点,是名副其实的非遗大省。这些非遗是民族的记忆,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子孙万世的精神财富。

即日起,联动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沿线各大主流媒体,推出“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系列专题报道,开启一段探寻非遗的旅程。让我们从长江源出发,聆听古老的故事,感受传承千年的技艺,体验活在当下、连接未来的创新。

11月12日,停更3年的李子柒发布最新作品,迅速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第一。在她的视频中,展示的是名为“成都漆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成都,这项技艺已经传承了上千年,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

而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隅,宋西平,成都漆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已经用她50年的人生,见证了成都漆艺从辉煌到低谷,再到复兴的全过程。她的女儿张丹,作为成都漆艺的传承人之一,也在传承着这一非遗技艺。

△宋西平

1972年,21岁的宋西平加入了成都漆器工艺厂,开始了她与漆器的缘分。在陈春和大师的指导下,她从一名新手慢慢成长了起来。她的雕工技艺尤为出色,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对生漆的过敏——“漆痱子”。这种过敏使她无法接触漆工的工作,却给了她打磨雕工的机会。如今,成都漆艺最为著名、最具有地域特色的“三雕一刻”技艺,早已成为宋西平最擅长的手艺。

△宋西平在制作漆器

成都漆器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每一件作品都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从设计、制木胎、漆工、打磨、装饰、推光到抛光,每一道工序,匠人都要付出极高的耐心和精力。宋西平回忆,学习漆艺的过程就像一场修行,需要心静如水,才能坚持下来。她常常告诉学徒们,学漆艺不能有浮躁心理,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宋西平作品

2006年,成都漆器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后,宋西平也被评选为成都漆艺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成都漆艺的名声“打”了出来,这也让宋西平的创作更为安心:那些囤积在工作室的漆器,终于有了更多人问津。由她制作的“四季花鸟屏风”“文君听琴”“蜀宫伎乐图”等作品,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也在国际上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宋西平作品

而宋西平的女儿张丹,早已走上了成都漆艺的传承之路。她从北京辞职回到成都,跟着母亲全心全意地打磨漆艺。她将从日本当代漆艺大师大西长利处学习到的技术、理念融入到成都漆艺中,寻找着新一代手艺人和成都漆艺共同的生存之路。回想起在日本学习的半年,张丹说,自己学到的不仅是技术,还有观念。“师傅跟我说,你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做照图施工的匠人。”每一个出自张丹手下的漆器,底下都有个小小的“丹”,它代表了漆器中所承载的个人理念,也体现了一个手艺人对作品负责的态度。

△张丹作品(图据张丹)

“我们希望漆器能够走入认识它的人家,让大众用起来,这就是创新。”张丹说。酒香也怕巷子深,漆器再好,也需要大众的认可,才能存活下来。因此,制作实用性强、价格能够为大众接受的漆器,才能让漆器传承成为可能。这就是她和母亲的传承理念:以居而用,为世相传。

虽然现在购买漆器的人多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漆器的工艺就会打折扣。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步骤,宋西平和张丹始终坚持自己的标准,对她们来说,这不仅是对传统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承诺。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