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推介大米走红,真正该学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11-08 14:12 作者:吴婷

谁能想到,短视频卖东北大米也能走红?据报道,近日,辽宁沈阳市于洪区账号“于洪文旅”发布的一段推介当地大米的视频走红。视频中,于洪区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彭勃用流畅的英语和地道的东北话,无缝衔接地介绍本地大米,引发关注。彭勃说,视频火了之后,这几天村里已经卖出了20多万斤大米。

沈阳于洪区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彭勃站在稻田里、英文和东北话无缝衔接、文旅副局长和“赵叔”本色出镜……一则短短的推介大米的视频,很快走红网络。究其原因,既在于时空、语言和出镜画面上的反差,更在于构思的巧妙、推介的自然,以及在视频中流淌出的真诚。无论从传播数据或者舆论反应看,还是从推介视频产生的“带货”实际效益看,这个尝试无疑是成功的。

近年来,各地文旅很“卷”。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风土人情的文旅IP陆续走红网络,各地文旅干部也纷纷去到一线,“秒变”推荐官、“福利官”,“沉浸式”“听劝式”文旅项目也时常引发关注和讨论。这背后,有文旅市场新消费新需求的驱动,也有地方文旅品牌宣传、文旅事业发展求新求变的因素。不过,随着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人们发现,当初纷纷效仿、上马跟进的一些地方文旅宣传项目,已经渐显疲态,有的甚至开始大幅退热。

此次文旅副局长卖东北大米之所以走红,或许在于不靠模仿、不靠美颜、不靠表演,而是真正走出了自己的路。这对于当前正在遭遇文旅IP宣传焦虑,文旅发展进入瓶颈期和疲惫期的一些地方来说,提供了一个鲜活、深刻的经验。那就是,地方文旅品牌的宣传绝不是简单的模仿、一窝蜂地“扎堆”,而是要在保持自我特色的基础上出新出彩——这有赖于各地相关部门和文旅干部真正沉下身、静下心,取长补短,找准地方文旅的特色、资源和优势。与此同时,还要结合文旅项目开发、宣传策略创新、公共服务提升等因素,努力让自己成为热点,而不是被动等着蹭热点。

实践反复证明,学来、“借”来的东西可能不好使,只有自己骨子里的本领才最可靠。拿文旅副局长卖东北大米走红一事来说,据报道,彭勃是英语专业毕业,专业八级,在基层也经过了多年锤炼,最近几个月刚刚调到文旅局。而之所以选择此时推介大米,背后也综合考量了当地优势特色产业、节气等因素,甚至连拍摄画面的角度、解说台词的脚本等都十分考究。一系列因素充分说明,即使文旅市场和行业已经很“卷”,但好内容、好创意、好表达依旧可以凭着创新主动“出圈”,实现宣传推介和产业“出圈”的良性共振。

说到底,当下文旅宣传事业的发展,不缺模仿缺创意,不缺表演缺真诚,不缺爆红缺“长红”。就像彭勃所说,虽然这次英文和东北话切换的视频很成功,但之后的视频会尽量避免再用这种形式,以免大家觉得她们只有千篇一律的东西。这个思路是值得肯定的。只有脚踏实地找准地方特色,以“看家本领”和创新创意让自己成为热点,才是地方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持久生命线。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