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前段时间的一档脱口秀节目中,关于客服转人工越来越难的段子意外爆火。也许因为观众太有共鸣,也许是因为双十一临近。一石激起千层浪,节目结束后,“转人工难”的话题还在继续发酵。转人工,转人工,转人工……当你对着手机,说了五遍转人工后,情绪再稳定的人也难免皱起眉头。好不容易以为接通了人工客服,等来的却是一段来回播放的等待音乐。以前遇到问题直接打人工电话就行,AI助力下转人工却变得越来越难。(中新社)
此前,智能客服就频频被吐槽为“智障客服”。而从最近这波网友吐槽浪潮来看,AI客服的表现依旧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惨不忍睹。AI客服深度接管售前、售后沟通管道的大背景下,人工客服越发难得一遇。在某些场景下,“转人工”之难,堪比登天。用户按照提示语音操作N遍之后,往往一个不留意按错了就要重头再来。而就算层层“层层闯关”成功之后,也可能只是带来一个“占线正忙请等待”的结果。整个过程,百转千回,简直令人崩溃。
诚如很多网友所吐槽的,“智能客服通常只要提供常用服务选项,对于个性化服务沟通不畅”“AI助手不能理解自己的诉求”。换个通俗的说法,就是AI客服听不懂人话。其交互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听人说话”的过程,而是一个词句提取、语义识别和“关键词触发”的过程。这很难说是沟通交流,而是语料库、数据库的一种对接。那些没有预设的“问答”,那些非标准化、结构化的诉求,AI客服自然无能为力。
现实中,由于AI客服的算法和语料库不完善,导致其在识别和应对用户的复杂提问时常常答非所问或循环回复。就此而言,现阶段AI客服所提供的,并不是一条路、一个答案,而更像是某种阻碍和迷城。其最直接的效用,不是回应消费者的诉求,而是以一种很迂回的方式,回避、屏蔽了消费者的诉求——客服都是AI客服,AI客服很难用,那么索性就懒得用了。订票平台、社交软件、快递公司客服,这些网友总结出的“最难打的客服电话”,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切断了企业和消费者直接的沟通管道。
以AI之名,行“降本增效”之实,用一种宏大的技术进步假象,掩盖“对消费者信息服务恶化”的现实,这是很多企业正在做的事情。AI作为一个工具,若是在错误的时间、用在错误的场景,那么注定只会误事、只会招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