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医学会跨界学术组织成立,推动四川“人兽共患病”联防联控

   发布时间:2024-10-29 18:00 作者:李娜

记者宁芝

10月26日,四川省医学会人兽共患病专委会在成都正式成立。

这是由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四川省动物疫病控制中心三家单位联合牵头创建的国内首家“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动物医学” 跨界联动的学术组织,也是“医-防融合”和“大健康”理念的“四川实践”。

人兽共患病专委会得到中国人兽共患病专业奠基人中国工程院夏咸柱院士、国家疾控中心传防处殷文武教授、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吕传柱主委及北京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西南医科大学等众多国内著名单位和专家的参与、支持与鼓励。

本次会议中,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有4人当选任职:急诊医学科胡明辉主任医师当选候任主任委员,重症医学科陈红主任医师当选专委会顾问,科研教学部/GCP中心陈竹主任医师当选专委会常务委员,重症医学科蒋红梅副主任医师当选专委会委员。

开幕式嘉宾合照

人兽共患病

可在人与动物之间感染及传播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科研教学部副主任、主任医师陈竹告诉记者,人兽共患病指由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能在人与脊椎动物之间传播和感染的疾病。很多传染病都是人兽共患病,例如狂犬病、破伤风、禽流感、结核病、包虫病、血吸虫病、登革热等等。“牛、羊、猪、狗,鸡、鸭、鹅,猫、鹦鹉、鸽子等家畜、家禽、宠物以及蝙蝠等野生动物,都可能感染及传播人兽共患病。”

陈竹主任医师说,人兽共患病的传播途径很多,“最常见的是直接接触传播,人们的皮肤和黏膜接触到感染动物及其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的物品和环境后,就可能会导致人们感染。例如被带毒的狂犬咬伤或抓伤,病毒可能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导致感染。第二种是呼吸道传播,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尘埃等,经呼吸将病原体吸入人体内而感染发病,例如肺结核、肺炭疽等。第三种是消化道传播,病原体通过病畜的肉和奶等进入人体导致感染,例如沙门氏菌病、布鲁氏菌病、包虫病及疯牛病等。人兽共患病还有一些传播方式是虫媒传播,例如疟疾、乙脑等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

会议现场

专委会推动

人兽共患病防控意义重大

为什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四川省动物疫病控制中心三方要创建“四川省医学会人兽共患病专委会”?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急诊医学科胡明辉主任医师介绍,人与动物共处同一生态系统,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绝大多数传染及感染性疾病都是人兽共患病,人兽共患病对人体危害较大的有结核病、狂犬病、鼠疫、包虫病、炭疽、禽流感及黑热病等。

国际国内的经验与教训都一致证明:人兽共患病防控需要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及动物医学协作,社会各部门齐抓共管、联防联控。

他解释说,医院为临床医学,解决患病人群的救治问题——“保护易感人群”,这只是人兽共患病防控链上最后的“守门员”。人兽共患病防控链上游中游“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需要农业部门、动物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参与和协作。

他表示,作为医院医生,做好临床救治工作还不够,还需要做好科研教学及健康科普。四川省医学会“人兽共患病专委会”的成立,将有助于组织全省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和机构,开展人兽共患病学术研究、进行诊疗培训及科普宣教,推动全省乃至全国的人兽共患病联防联控及规范化防控。

秋冬季节需预防的人兽共患病

健康生活,增强体质

陈竹主任医师表示,现已进入秋季,秋冬季容易发生呼吸道人兽共患病,常见的有禽流感及冠状病毒感染及鹦鹉热。禽流感主要由感染病毒的家禽如鸡、鸭、鹅等传播。秋冬季节气温低开窗少,禽流感病毒容易聚集与传播。候鸟迁徙也可能传播或引发疫情。鹦鹉热又称鸟热,是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这些衣原体主要在鸟类之间传播和感染,偶然由带菌动物传染给人;最初发现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以后发现许多鸟类均可受染本病而感染人类,称为“鸟热”更为合适。

她提醒,首先要增强防控意识,注意健康生活方式,注意饮水和食品卫生,做好杀虫、灭蚊、灭鼠,这样可以帮助消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不要随意收养或遗弃动物,家养宠物要拴养或圈养,并按规定实施免疫、消毒和驱虫,注意及时处理排泄物,要避免宠物接触到食物和伤口。其次,对于从事动物养殖等职业的人群,需要规范作业流程,做好防护措施。例如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对工作场所及自身进行严格的清洗和消毒,对养殖的牲畜做好疫病监测。

关于人兽共患病的季节性,专委会候任主委胡明辉医师补充道:人兽共患病病种多,部分可导致流行甚至爆发,部分人兽共患病的分布有一定季节性。比如人间鼠疫的流行,均发生于动物间鼠疫之后。人间鼠疫多发生在6~9月,肺鼠疫多在10月以后流行,这与鼠类活动和鼠蚤繁殖有关。整体来看,人兽共患病中的病毒性感染多发于秋冬季,而细菌性感染则全年皆可发生,肠道类疾病在夏季较为高发。人类狂犬病北半球则多发生于夏秋季节,这与户外游玩增多而衣着单薄易被动物致伤有关。

关于人兽共患病预防,他建议,与普通感染性疾病一样,日常生活注意室内通风、勤洗手、均衡营养、加强锻炼,提升自身免疫力。在疾病流行期,特别是秋冬季呼吸道疾病的流行期,应佩戴口罩、减少聚集。人兽共患病预防还需注意与动物保持安全距离,加强动物管理与免疫,注意劳动保护与职业危害防范,动物致伤后及时规范专业处置。

要美味,更要健康

胡明辉主任医师特别提醒,天府美食之都,秋冬季节,川人喜食烧烤、串串、冷啖杯及火锅等食物。他呼吁,在追求和享用美味野味的同时,不要忘记卫生与健康,要有预防人兽共患病的意识,不要偏爱和追求‘外焦里嫩’。“大多数病原微生物需高温才能杀灭,食用未煮熟的烤串、煎肉、田螺、龙虾、生菜、生鱼片等食物,健康风险极大。临床上常见的肝包虫病、脑囊肿、肺吸虫病、阿米巴肝脓肿病人,没有一个不后悔的。”

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胡明辉主任医师表示,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动物致伤专科将在卫健主管部门及中心领导的指导与支持下,充分借助人兽共患病专委会学术平台,加强跨界协作,不断探索创新,继续为推动四川乃至全国的人兽共患病联防联控不懈努力。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