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儿童智能手表作为一种集多功能于一身的智能穿戴设备,因其便捷性和实用性,在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群体中广受欢迎。这些手表不仅让家长能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还能实时追踪孩子的位置,更增添了社交和娱乐功能,如碰一碰加好友、益智游戏、健康监测等。
然而,随着儿童智能手表市场的不断扩大,一些乱象也逐渐浮出水面,引发了公众对儿童“腕上”安全的担忧。部分家长反映,一些手表内置的软件打着“趣味学习”的旗号,实则暗藏游戏,容易让孩子上瘾。更有甚者,通过解锁限定皮肤、升级账号等级等手段诱导儿童消费,有的孩子甚至在购买手表的第一天就充值了数千元。一些读书、漫画、问答类软件还涉嫌传播色情暴力等有害信息。
面对这些乱象,社会各界纷纷呼吁加强监管。今年7月,中央网信办启动了“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明确将儿童智能设备作为重点整治对象。同时,《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也要求专门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终端产品应具备有效识别违法和有害信息、保护个人信息权益、预防沉迷网络等功能。
为了净化儿童智能手表的市场环境,需要多管齐下。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加快形成长效治理机制。另一方面,手表生产企业也应以健康安全为导向,优化产品功能,内置有利于儿童成长的软件,并加强可下载软件的识别过滤,及时剔除有害信息。
在监管层面,还需抓住关键环节,突破监督梗阻。针对儿童身心特点,提升监管精度和力度,精准识别那些从成年普通使用者视角看来合法合规,但却不适于少年儿童使用的软件。同时,针对技术发展产生的新问题,及时更新监管举措。
智能手表本应成为少年儿童通向美好数字生活的桥梁,也是家长督促孩子健康成长的得力助手。因此,家长在面对孩子可能出现的沉迷等行为时,既不能简单粗暴地“一收了之”,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寻找合适的方法,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和使用数字工具,培养良好的智能工具使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