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儿女”如何精准拿捏老年人心理?

   发布时间:2024-10-17 08:11 作者:周伟

近期,一篇报道揭示了互联网上一个鲜为中青年人所知的“世界”。《中国青年报》指出,部分直播间主播通过编造剧情,将老年粉丝唤作“爸妈”,诱导他们购买伪劣商品。令人惊讶的是,许多老人对这些一眼就能看出是假的剧情深信不疑,长时间沉迷其中,不惜花费重金购买主播推销的商品。

直播带货如今已是无所不用其极。例如,刚被央视曝光的东北雨姐,通过演绎农村生活带货,赚得盆满钵满。直播间中,众多“儿女”靠“剧情”带货,刷新了我们的认知。若非媒体报道,很可能多数中青年人还不知道有这样一帮在“暗中孝敬”咱爸妈的人存在。

要打击这些收割老年人的“直播间儿女”,平台压实主体责任是关键。网络平台为社交、娱乐、消费、就业创造了广阔空间,但在推动内容创新的同时,也需警惕层出不穷的新问题。特别是对于打“擦边球”的剧情直播带货,平台有责任做好“守门人”。技术层面,平台在完善内容审查的同时,也应改进算法推荐机制,健全流量分配体系,扩大优质内容的触达范围。同时,还需畅通维权机制,让被骗老人能够顺畅退货、维权,追回损失。

面对发展中的“新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势在必行。浙江省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的《浙江省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指引》明确提到,不得通过扮演“假专家”或虚构“假人设”、“假事件”来推销关联产品或服务。这是我国首次在规范性文件中纳入针对这类行为的条款。

“直播间儿女”的肆无忌惮也反映出一个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许多中年人将更多精力放在自己的子女身上,导致一些老年人长期缺乏儿女陪伴,甚至独居,面临社交缺乏和情感空虚的问题。直播间里主播的一声“爸妈”,一句“回家”,直击老年群体的“痛点”。然而,这种“情绪价值”从来都不是免费的。

“直播间儿女”的曝光为我们每个人都敲响了警钟。作为“货真价实”的儿女,我们应该更加关心父母,多陪他们说说话、聊聊天,特别是要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生活,不能让别有用心的“冒牌儿女”钻了空子。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