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举办了备受瞩目的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发表了一番引人深思的见解。他指出,6G技术正面临标准分裂的潜在风险,这一观点立即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回顾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从1G到4G,每一步都走得相对稳健。这些阶段的主要目标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满足消费者的通信需求上。然而,进入5G时代后,这一趋势发生了显著变化。5G的发展依赖于频率的扩展和多天线技术的应用,标志着移动通信技术迈向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尽管中国商用5G已历经五年,下载速率相较于4G提升了七八倍,但用户的实际体验并未如预期般大幅提升。同时,5G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发展也未能达到预期速度。这些现象为6G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邬贺铨院士强调,6G不仅需要满足低空和卫星通信的需求,还需深入了解不同行业的实际需求,以便更好地定义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
在5G时代,全球范围内采用了统一标准。然而,进入6G时代,由于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标准分裂的风险逐渐显现。邬贺铨呼吁,通过全球6G大会的平台,促进标准的统一,进而实现频谱、供应链和市场的统一。
6G技术的创新挑战巨大,需要全球同行加强合作。与5G不同,6G不再仅仅面向消费者,而是更多地服务于行业领域。因此,跨通信与其他垂直行业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邬贺铨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6G阶段的传统业务成本将比4G更低。同时,他也预测到2030年6G商用时,手机将演变为AI终端。
值得注意的是,有消息称英伟达等欧美巨头正在制定6G相关标准,并排除中国厂商的参与。这一举动无疑给华为等中国厂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要求它们在6G技术的研发上投入更多资源,并加速创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