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第41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备受瞩目的“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满载荣誉返回上海。此次科考活动不仅汇聚了国内外118家机构的516名顶尖科研人员,还采用了前所未有的三船分航段作业模式,其中包括“雪龙”号、“永盛”号和“雪龙2”号。
尤为“雪龙2”号目前仍在执行罗斯海联合航次任务,预计将在6月份返回。而此次科考的核心任务之一,是中国科研团队成功参与了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倡导的“环”行动组国际合作项目,展现了中国在南极科考领域的国际合作能力和科研实力。
在科考过程中,科研人员沿中山站至恩德比地冰盖边缘,利用航空遥感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观测。他们首次获取了恩德比地核心区域接地线附近的冰厚与冰下地形数据,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填补了国际南极观测网络的关键空白,还将极大提高利用物质平衡法评估南极冰盖物质总量的准确性。
南极冰盖边缘地带,作为冰盖与海洋相互作用的直接区域,其动态变化对全球海平面上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观测难度极大,该区域的冰厚与地形数据一直相对匮乏。国际“环”行动计划正是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通过多国科研团队的协作,系统测量整个南极边缘的冰盖参数。
中国科考队在此次行动中取得的宝贵数据,为全球理解冰-海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支持。这些数据不仅深化了人类对南极冰盖动态变化的认识,也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注入了新的动力,彰显了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中的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