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瞩目的国家标准GB 15084-2022《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已正式对外公布,并将于2023年7月1日起全面施行。这一新标准的出台,预示着传统汽车后视镜或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电子后视镜将成为汽车产业的新焦点。
然而,尽管新标准的实施看似为电子后视镜的普及铺平了道路,但现实情况却远非如此乐观。据多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电子后视镜的市场渗透率极低,甚至不足1%。这一尴尬现状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消费者对于电子后视镜的接受度不高,认为其不如传统后视镜直观易用;另一方面,电子后视镜的高昂价格也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关于电子后视镜是否代表汽车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业内意见分歧显著。有观点认为,电子后视镜距离大规模应用只差一个爆款车型的推动;但也有专家指出,从智能驾驶的长远发展来看,电子后视镜或许只是过渡性技术,而非未来智能驾驶的核心安全组件。
在杭州车展上,部分车企销售人员的态度也反映了市场对电子后视镜的冷淡。他们直言电子后视镜“没什么技术含量”、“不符合驾驶习惯”,甚至主动劝退对电子后视镜感兴趣的购车者。比亚迪、小鹏、蔚来、问界、小米等品牌均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成本问题同样是电子后视镜普及的一大障碍。传统后视镜的成本相对较低,而电子后视镜则因涉及摄像头、屏幕分辨率等多个因素,成本远高于前者。在当前车企竞争激烈、车价不断下探的背景下,电子后视镜的高成本无疑增加了车企的负担。
电子后视镜的技术成熟度也尚待提升。受限于摄像头像素、屏幕分辨率等限制,白天电子后视镜的清晰度往往不如传统光学后视镜。有行业研究人士预测,电子后视镜可能需要经历多次产品迭代后,才能迎来真正的爆发期。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电子后视镜的看好。他曾在推特上表示,后视镜会增加汽车的续航里程负担,并预言“未来不会有后视镜了”。然而,尽管特斯拉早在2019年就曾宣布将在Cybertruck车型上采用电子后视镜,但截至目前,特斯拉旗下车型仍然配备的是传统后视镜。
马斯克的这一言论虽然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并未能立即推动电子后视镜的普及。相反,它更多地反映了一种行业趋势和未来可能性,而非当下的现实。
电子后视镜的推广之路显然不会一帆风顺。除了消费者接受度、成本和技术成熟度等障碍外,还需要政策、法规等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对于电子后视镜的未来,我们仍需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不过,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对新技术的逐渐接受,电子后视镜或许终将有一天会成为汽车产业的主流配置。到那时,我们再回顾今天的争议和分歧,或许会发现它们只是历史进程中的小小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