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类再次成功预警了一起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事件,这已经是历史上的第11次成功预警,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在小行星监测领域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此次事件中的小行星,直径约为0.75至1米,最初是由亚利桑那大学的博克2.3米望远镜在北京时间2024年12月3日13点55分16秒发现的,并被临时命名为C0WEPC5。随后,包括美国、欧洲在内的多个国际天文机构迅速加入观测行列,共同追踪这颗潜在的危险天体。
经过一系列精密的计算与预测,欧空局ESA得出结论,该小行星预计将在北京时间12月4日0点15分左右(误差±5分钟)在西伯利亚上空进入地球大气层。而俄罗斯方面提供的监测视频显示,就在预测时间的前几秒,即12月4日0点14分53秒,一颗明亮的火流星如约而至,成功验证了预警的准确性。
撞击事件发生后,国际小行星中心迅速收集并分析了来自全球的64个观测数据,最终为这颗小行星编号为2024 XA1,并更新了其进入大气层的精确位置:北纬60.5°,东经119.0°。这一数据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也再次证明了国际间天文观测合作的重要性。
在此次预警与观测过程中,中国天文学界发挥了关键作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迅速组织力量,利用姚安高精度测量平台的0.8米望远镜、冷湖MASTA的0.7米望远镜阵列以及2.5米的墨子巡天望远镜,对小行星进行了多角度、高精度的跟踪观测。这些望远镜不仅捕捉到了撞击前的关键图像,还为预警的精确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新疆星明天文台也积极参与了此次观测活动,利用其0.5米的HMT望远镜和0.28米的GY7望远镜,为预警和撞击后的分析提供了更多数据支持。紫金山天文台的计算结果显示,小行星预计进入大气层的时间与位置与国际小行星中心的公告结果高度一致,再次证明了中国在小行星监测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