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先生逝世享年100岁

   发布时间:2024-11-25 07:04 作者:赵静

中华古典诗词大家、南开大学讲席教授

叶嘉莹先生逝世享年100岁

叶嘉莹先生资料图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常设展“情系草堂”中展示的叶嘉莹先生老照片。

图据杜甫草堂

上世纪70年代,叶嘉莹在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资料图

“叶嘉莹先生是大学里著名的才女,那时候就觉得赶不上她。”

——历史大家许倬云

“叶嘉莹先生,她的坚强、她的勇敢、她的学问,都是无与伦比的。”

——著名作家、学者王蒙

“叶嘉莹先生的古典诗词课程,把我带进了中国古文化的殿堂。”

——著名作家白先勇

据新华社客户端

11月24日,记者从南开大学获悉,中华古典诗词大家、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于当日逝世,享年100岁。

叶嘉莹1924年生于北京,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自20世纪50年代起在中国台湾多所大学任教。20世纪60年代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和密西根州立大学任客座教授。1969年移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

1979年,在海外已拿到终身教职、生活安稳的叶嘉莹,主动申请回国义务讲学,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高校讲古典诗词。当时的她写下“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表达心志,身体力行,将自己的身心投注到中国古典诗词的教育、研究和现代传承、传播中。她先后著有《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中国词学的现代观》《唐宋词名家论稿》等数十部作品。

1996年,叶先生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1999年以其退休金及恩师顾随名号设立“驼庵奖学金”。自2016年开始,她已累计捐赠3568万元,在南开大学设立迦陵基金,推动诗词教育,助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2021年,她荣获“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称号。

如此执着、热情,将自己平生才学、身家都留给诗词事业,这跟叶嘉莹内心的强烈愿望分不开。“我只是一个诗词爱好者,终身沉迷在诗词之中。诗词里面有那么美好的东西,我愿意尽我的力量,把我所体会到的美好东西传给大家。把中国诗词里所蕴含的那些古代伟大的诗人、词人的感情、意志、修养、品格传留下来。我平生志意,就是要把美好的诗词传给下一代人。”她说。

今年恰逢叶嘉莹百岁诞辰。7月6日,叶嘉莹先生迎来百岁生日。当晚7点,一场名为“诗话人生”的线上直播活动在网上开启。叶嘉莹从教多年的亲授弟子,文化界、教育界多位知名人士,在线上分享诗词中的生活智慧与时代感悟,并表达对叶嘉莹百岁寿辰的美好祝福。叶嘉莹本人也出现在镜头前,跟大家分享她的百岁心愿。

华西都市报-记者 张杰

叶嘉莹与的情缘

她是“大道”融媒报道首期人物

2024年1月29日,华西都市报、推出“大道”——人文大家融媒报道,首期推出的重磅人物就是叶嘉莹。

2023年岁末,记者前往北京、天津,跟随叶先生的足迹,一路来到南开大学迦陵学舍,进行了一场深度探访的诗之旅。由于当时天气严寒,考虑到叶先生高龄且在医院住院,记者没有打扰她,但叶老还是发来微信语音,对华西都市报、的报道表示感谢。

当时恰逢“诗不远人话迦陵”活动如火如荼举行中,报道小组当即决定,在学舍现场录制一段视频,为叶嘉莹先生送上百岁生日祝福。记者也请其助手、嫡系弟子张静教授代为送上来自四川的祝福,请她向叶嘉莹先生转交一只可爱的大熊猫玩偶。令人惊喜的是,当日深夜,张静教授的微信里竟然传来叶嘉莹先生的声音:“没想到四川媒体还惦记着我,我非常想念四川。感谢你们,走这么远的路赶来,并且还送给我一个大熊猫玩偶,非常可爱。感谢,感谢。”年近100周岁的叶嘉莹,声音有点颤抖,但依然清脆。话语之间所表现出来的谦和友善,令人动容。

2024年2月,春天来了,在张静教授的帮助下,身体状况良好的叶先生回复了华西都市报、记者的专访问题。当时记者问她:“看到大家通过视频谈诗词,谈读您作品的感受,您有什么话给大家说吗?”叶先生回复道:“看到大家讲述与诗词的故事,这么喜爱诗词,并且还惦记着我,我内心很感动,特别感谢大家。”

华西都市报-记者 张杰

叶嘉莹的四川情缘:

40余年念念不忘杜甫草堂

11月24日,叶嘉莹先生去世的消息刷屏朋友圈。或许有人还不知道,叶嘉莹与成都有着一段深深的诗缘。这份诗缘始于40多年前的杜甫草堂。

海外游子 “一心向往草堂的春天”

1981年4月,在海外执教中国传统诗词多年的叶嘉莹,接到杜甫学会首届年会的邀请函时欣然应允。她曾回忆说:“那时正值温哥华繁花似锦的春天,而我却一心向往草堂的春天。”当时叶嘉莹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任教,由于不是假期,很钦仰杜甫的她匆匆请假飞到成都。当时她在飞机上还口占一首绝句,其中两句是“作别天涯花万树,归来为看草堂春”。叶嘉莹钟爱杜诗,在杜甫草堂和锦江畔,她还写下“一生最耽工部句,今朝真到锦江滨”,表达第一次来到成都的感受。

在草堂留存的珍贵老照片里,叶嘉莹的身影被定格了下来。如今,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常设展“情系草堂”中,关于1982年杜甫学会的活动照片中,一位穿蓝色人民装的女士,面容清秀,气质出众,那就是叶嘉莹。

2021年4月28日上午,草堂书院揭幕仪式暨四川省杜甫学会第二十一届、中国杜甫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在草堂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作为草堂书院名誉院长,叶嘉莹发来视频致辞,祝贺书院揭幕。

上世纪60年代,叶先生以时代为序,整理了关于杜甫《秋兴八首》七律组诗的点评考释解说,并融入了自己的体悟,以按语形式附后,形成一部研究杜甫《秋兴八首》律诗的专著。1988年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该书的增订版。增订版共收杜诗注本53家,版本70种。历经岁月沉淀,《杜甫秋兴八首集说》始终在杜诗学研究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更显经典永流传的力量,对新诗创作和学术研究有极大助益。

后学回忆 一段难忘的诗坛佳话

四川大学教授周裕锴曾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回忆这场盛会。“那是暮春天气,景色宜人,老中青三代学者,济济一堂。作为初出茅庐的学生,我有幸受邀参会,见到很多仰慕已久的知名老学者,如缪钺、屈守元、杨明照、成善楷、王仲镛、钟树梁、白敦仁、王文才、刘开扬、金启华,以及从海外归来的叶嘉莹等先生,一时盛况空前。还记得叶嘉莹教授声情并茂地讲杜甫《秋兴八首》,讲到‘每依北斗望京华’时,竟潸然泪下。”他说。

在这次会议期间,叶嘉莹与缪钺先生结识,两人一见如故:对中国古典诗词有相同的挚爱,对诗词中的精美品质有共同的体认,对古典诗词的传承有同样的关怀。两人在会议期间交流学术,以文会友,结下深厚友谊。

叶嘉莹也曾回忆在草堂开会的这段美好经历,“开完会以后,大家一同漫步草堂,杜甫诗中所叙写过的景物情事,会同时涌现在每个与会人士的脑海中。以至于随便任何一个人吟诵起杜甫的诗句,都可以引发其他同游者的共鸣。仿佛当年写诗的杜甫,也就正行走在大家的身边。”而这种感受,是她在海外所参加过的任何会议中从未有过的。

华西都市报-记者 张杰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