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漂洋出海
霸总“换装”硬控全球“男频”有点水土不服
海外短剧拍摄现场。受访者供图
外籍女演员正在拍摄短剧。
受访者供图
当逆袭的贫穷“小帅”变成了“斯蒂芬”,霸总“换装”走到大洋彼岸仍能收获无数“迷妹”。
11月20日,GTC2024全球流量大会在上海举办,短剧出海被重点讨论。爆款短剧《Found You All Along》(《一直都找到你》)制作公司parkland pictures CEO陈罗杰表示,目前短剧出海正处于“蓝海”中,其中霸总题材仍是主流,男频短剧在欧美有点水土不服,基本沉底。其他导演表示,合同婚姻、霸总爱上我、狼人黑帮的爱情等“老三样”已走向同质化,当下出海短剧下个阶段要“拿捏”谁?
北美“横店”扎堆出现
2024年,中国短剧出海已进入亿级爆发阶段。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0款短剧APP试水海外,累计下载量超过1.48亿次。根据出海收入规模TOP10短剧平台规模总量测算,预计全年出海短剧总收入将达到4亿美元。国外短剧市场正踏着国内短剧来时之路,走在一片“蓝海”之中。
与国内短剧类似的是,当下出海的短剧中,“霸总”也是通用密码,硬控全球。
“以情感导向的霸总题材是短剧出海的主流,这类题材不会翻车。”陈罗杰的公司在加拿大产出20多部短剧。在海外短剧播放软件FlexTV上,之桃影视承制的霸总爆款短剧单片收益达到2400多万元。业内人士表示,此收益已跑赢行业大部分短剧。
并且,在市场端对短剧需求量不断膨胀的当下,一个个洋版“横店”已在北美洲出现。
陈罗杰的拍摄团队目前主要集中在加拿大。他说,一个摄影街区会有多个剧组拍摄,剧组外有许多群演、导演、摄影指导、化妆师等待着随时“召唤”,踏出摄影棚就能很快找到人入组。“最先出海的短剧是翻译剧,在亚洲市场比较受欢迎,但在欧美市场有点水土不服。之后也尝试过在国内找外国人拍剧,但效果也不理想。现在,在海外组团拍剧已成主流。”他说。
男频短剧在欧美水土不服
虽然背靠国内短剧积累的行业经验,还有海外“横店”助力,但在短剧出海“蓝海”上掘金的他们,已开始对前路充满忧虑。
如今短剧更新速度极快,平台每周上线四五部是常见频率。“但很多剧本换汤不换药,合同婚姻、霸总爱上我、狼人黑帮的爱情等‘老三样’已逐渐缺乏新鲜感。”从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硕士毕业的莉莉安,在洛杉矶做短剧多年,在她看来,目前出海的短剧基本上拥挤在甜宠感情赛道,同质化短板已现。她越发担心“霸总”还能在海外市场“霸”多久。
题材单一是短剧出海的短板之一,女频题材爆火后,男频题材如何呢?看着国内火爆的权谋、历史等男频爆剧,出海短剧也尝试过男频题材。“在海外自制剧中,男频短剧只有几部,普遍收藏量不高。仅翻译剧《Shadowed Thrones》(《我为至尊》)在Dramabox平台上的收藏量达到257.6万。”陈罗杰分析道,这与各国的文化差异有较大关系,男频短剧内的很多故事内核在国外理解有偏差,剧本本土化仍然是较大问题。
之桃影视创始人黄铭霄表示,一方面,欧美男频的受众群体还需要进一步开发,男性用户比例不足。另一方面,海外剧本创作需要更有逻辑性,目前国内的男频短剧做不到本土化落地,比起甜宠都市等题材更考验团队。
海外拍摄短剧成本飙升
除了题材问题,成本节节攀升是另一个难题。
莉莉安说,如今团队陷入了“错位的矛盾”中。“制作方希望用有限的资金拍出高质量的作品。高效制作的同时保证质量,是当前短剧制作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她说,50至100集的短剧成本在8万美元至30万美元左右,比国内短剧制作成本高出2至5倍。“爆款演员至少是800美元一天。”陈罗杰在温哥华有两个固定剧组,“拍摄成本也上涨了超20%。”
不光是拍摄成本,TiTiok for business负责短剧出海工作的张纯阳介绍,投流成本占总成本的70%,是短剧出海成本中最大的一部分。“如果一部短剧总成本为30万美元,投流成本大概在20万美元左右,并且投资回报率能达到1:1.3以上,才有可能实现盈利。”他说。
而北美“横店”的出现似乎还未被当地行业充分接纳。莉莉安称,优秀男女演员资源非常有限,同一批演员会反复出现在不同的剧集中,以至于出现“千人一面”的情况。因为成本原因,高质量、有辨识度的演员很难出现在低成本的短剧中。
短剧出海到了挖掘男性用户阶段
在短剧出海的初级阶段,女频短剧无疑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近年来,DramaBox等海外平台开始倾向于吸纳男性用户,这一趋势已在众多头部短剧产品中逐渐显现。数据显示,海外短剧播放平台ReelShort的男女用户占比为3:7,而ShortMax则已达到1:1。
这种变化的出现,无疑标志着短剧出海正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挖掘男性用户。
这也是短剧制作人所公认的。张纯阳表示,在出海的短剧中,已出现成本飙升、同质化、演员资源紧张等问题,也许开拓男频短剧市场会是一个可行的出路。在莉莉安看来,如今AI生成视频等技术的提升,为男频短剧出海储备了生产力量。
陈罗杰则更有信心。他认为,目前在欧美跑不通的男频短剧,其实正是差异化的瞄点,“现在缺的就是懂当地文化,并且能很好呈现的编剧,这也是当下各大平台竞争的发力点。”他说,后续会继续培养国外的人才体系,打造成熟团队奔赴下一部爆剧。
华西都市报-记者姚瑞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