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海潮获航空航天月桂奖:从大学教师成为航天员

   发布时间:2024-11-12 11:11 作者:周伟

记者 陈彦霏 邹阿江

11月11日晚,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开幕前夕,第十六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颁奖典礼在广东珠海举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桂海潮获英雄无畏奖。

据了解,我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需要进行大量太空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作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的他,成为我国首个从社会选拔的航天员。两年多时间里,他经受了200余项高难度高风险科目的训练和考核,最终在2023年,作为我国首位载荷专家顺利完成了神舟十六号载人航天任务。

桂海潮在颁奖典礼现场(主办方供图)

颁奖现场

讲述航天员感动瞬间

颁奖典礼现场,桂海潮分享了太空中的感动小故事。据他回忆,在执行任务期间,每天晚上都会与地面的支持人员开会,有一天会议结束后,地面的支持人员突然大声喊:“神舟十六号,我爱你们。”“我们乘组三人听后,心里特别幸福,然后大声回答请重复,地面又大声重复了一遍,这次我们回复谢谢,我们也爱你们。”桂海潮说,“在整个任务过程中,类似这样的时刻很多,让我感受到大家为了同一个航天梦奋斗,因为我们共同爱的是这份事业。”

因为老师身份的独特性,桂海潮还对自己的学生寄予厚望。为进行太空授课,他指导学生完成了其中两项实验装置的研发。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在空间站成功演示,都特别的激动,备受鼓舞,也切身体会到了研究和创新的魅力。“我已经能够想象这些年轻人长大后,成为我国空天事业的中流砥柱的情景。我也相信将来他们一定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桂海潮说。

高中时期

一颗航空梦根植心底

1986年11月,桂海潮出生于云南施甸县姚关镇,那是一个大山环抱、远离城市的小镇,他在高中时期就树立了未来成为航天员的目标。从小镇少年到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的载荷专家,桂海潮用30余年不间断的热爱和努力,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航天梦。

“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非常好!”这句话是航天员杨利伟从太空看地球的感受,那时候读高中的桂海潮听到这句话后心潮澎湃,一颗航空梦根植心底。不过当时的桂海潮已经近视了,他想,戴眼镜应该当不了航天员。

为了离自己的梦想近一些,2005年,桂海潮怀揣着航天梦进入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习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大学期间他努力刻苦,一路攻读博士学位成为了宇航学院的一名教师。

身份转变

从大学教师成为宇航员

转折点是在2018年,我国启动招募第三批航天员,这次招募包括载荷专家。彼时,刚成为北航副教授的桂海潮立马决定:“不管选不选得上,一定要报名。”桂海潮谈到大学生活时,认为最重要的是学会做选。他说,“老师、同学、父母的意见都是参考,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做决定,锻炼好这个能力会终身受益。”

在此期间,桂海潮把选拔当作一个探索的过程,经历了住院体检、航天城的训练他担心自己身体素质能不能过关,也期待着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2020年9月,桂海潮作为载荷专家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2022年6月,桂海潮入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桂海潮在颁奖典礼现场(主办方供图)

梦想成真

搭乘神舟十六号进入太空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桂海潮与另外两名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进入太空。

这次任务对桂海潮来说意义非凡,作为中国航天员大家庭中唯一的“无军籍”、戴眼镜的成员,他打破了人们对航天员的传统印象。在为期半年的太空之旅中,桂海潮主要负责空间站的科学实验工作,他的专业背景和研究经验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发挥。

与传统航天员不同,作为载荷专家,他需要完成大量精密的科学实验操作,这些实验涉及微重力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

在空间站的日常工作中,桂海潮不仅要确保每项实验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还要及时处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这些工作对操作者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2023年10月31日,桂海潮随着神舟十六号返回地球,这个戴着眼镜上太空的宇航员从此家喻户晓。

谈到未来,桂海潮期待能再有机会飞上太空,去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