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酒李渡增长难题:经销渠道薄弱,品牌力待提升

   发布时间:2024-12-18 22:04 作者:郑佳

在中国白酒的浩瀚星空中,茅台无疑是那颗最为耀眼的明星。然而,当谈论起酱香白酒的次席之争时,郎酒与习酒的竞争早已是业界耳熟能详的故事。然而,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一个名为珍酒李渡的品牌正悄然崭露头角,其目标直指“茅台平替”的宝座。

与郎酒、习酒相比,珍酒李渡或许在规模上稍显逊色,但它却在去年由“白酒教父”吴向东领航,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近八年来唯一新上市的白酒企业。头顶“港股白酒第一股”“中国酱酒第二股”等光环,珍酒李渡迅速吸引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然而,在白酒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期的当下,库存积压、价格倒挂已成为常态,即便是新上市的珍酒李渡,也面临着增长的严峻考验。根据珍酒李渡今年上半年的财报,其营业收入达到41.33亿元,同比增长17.5%,但股东应占利润却同比下降52.6%,至7.52亿元。尽管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后,净利润仍有10.2亿元,同比增长26.9%,但这一成绩显然难以让人完全满意。

若将视线拉长,观察珍酒李渡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不难发现其增长已显露出放缓的迹象。从2020年至2023年,珍酒李渡的总营收虽然持续增长,但增速已从2021年的112.7%放缓至2023年的20.1%。其中,主打酱香白酒的贵州珍酒作为公司的核心支柱,其增长同样不容乐观。今年上半年,珍酒的营收增长率仅为17.2%,不仅低于公司整体增速,其销量也呈现出连续下滑的趋势。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珍酒李渡的存货正逐年攀升。今年年中报数据显示,其存货达到64.88亿元,同比增长17.43%。与之相对的是,珍酒在酱酒上的产能已超过4.2万吨,销量却未能跟上产能的步伐。这种“卖得越多,存货越多”的趋势,无疑为公司的业绩增长蒙上了一层阴影。

珍酒李渡在盈利能力上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去年其毛利率为58.03%,远低于白酒行业82.52%的平均水平。而在其旗下的四大品牌中,毛利率最高的并非核心品牌珍酒,而是李渡。这主要得益于李渡在江西市场的深耕细作,相比之下,珍酒面向全国市场的销售队伍规模更大,费用支出也更高,从而影响了其毛利率。

在销售成本方面,珍酒李渡同样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去年其销售及经销开支达到16.27亿元,同比增长21.2%,远高于同期营收的增长速度。这一高昂的销售成本背后,是公司在经销渠道和品牌力方面的短板。为了推进全国市场的战略布局,珍酒李渡不得不加大销售队伍的投入,但效果却并未如预期般显著。截至今年上半年,其全国经销商数量仅增长约100家,扩张速度明显放缓。

更为严重的是,珍酒李渡在价格策略上的混乱也对经销商的积极性造成了打击。在某电商平台上,珍酒核心单品“珍十五”的价格大幅优惠,直接打六折出售。这种情况不仅削弱了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也损害了品牌的形象和定位。尤其是在白酒行业普遍追求高端化和次高端化的背景下,珍酒李渡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对自身的一种伤害。

珍酒李渡虽然成功登陆港交所并吸引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但在业绩增长、存货管理、盈利能力以及经销渠道和品牌力等方面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增长,将是珍酒李渡未来需要深思的问题。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