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热线背后的“民生探针”

   发布时间:2024-12-02 12:05 作者:郑浩

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记者吴文诩、余佩璇)“轮椅坏了,找不到维修的地方,能帮忙联系下原厂家更换零件吗?”“家人是一级肢体残疾人,需要去医院看病,能否协调一辆无障碍出租车?”“请帮忙核实我家孩子的康复基金信息。”……在北京市残疾人维权服务中心,一通通热线电话此起彼伏,查询、维权、求助,各类诉求寄托着残疾群体的信任与期待。

电话响、民意通、民心暖。热线“一根针”,串起首都残疾群体民生“万根线”。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北京市残联系统办理接诉即办工单共7357件,平均响应率100%、解决率和满意率超过99%。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坚持,也是倾听、回应残疾人诉求的真实写照。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1年底,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群体家长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向北京市残联反馈,此类残疾学生由于肢体障碍无法按时完成考试,在中考及各类考试中,不能享受像高考一样延长考试时间的合理对待。经过市残联与市有关部门的不断沟通与反复研判,在2023年北京市中考时政策进行调整,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症群体和视力残疾人享受延长考试时间,为视力残疾考生提供盲文试卷、大字号试卷和允许携带盲文笔等便利举措落地。

“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他们遇到急难愁盼的事需要更多的关注、更大的热心和更迅速地处理解决。”北京市残疾人维权服务中心接诉即办工作人员付晓旭说,工作态度是首要条件,解决问题才是核心和关键。

为了精准有效了解一线实情、倾听呼声、解决困难,北京市残联在2023年初开始实施“接诉即办结对共促”工作机制,市、区、街乡镇残联三级联动,由市级部门、单位一把手带队到区残联对接,及时了解掌握接诉即办工单情况、存在问题及工作需求,与区残联一同走进街乡镇、走到残疾人身边。

同时,为了多渠道全方位回应残疾群体的特殊需求,北京市残联官网和“北京残联”微信小程序中增设“我有需求”栏目,供残疾人和社会公众在线反馈疑问诉求;上线“我要提”模块,开通了建议反馈、人工咨询等功能。

如今,12345热线正逐渐成为残联与残疾群体之间的“粘合剂”,更成为残联工作“补短板”的直接窗口。

近年来,北京市残联还对残疾群体反映的共性高频问题“主动治理、未诉先办”,积极从政策服务方面挖潜力,从源头上降低诉求量。为方便残疾人申请办理有关事项,结合“放管服”改革,北京市残联对辅具服务、残疾人证办理等进行优化;对视力残疾人刷卡乘坐地铁诉求,市残联积极与市交通委协调,实现北京市户籍视力残疾人直接刷残疾人服务一卡通乘坐地铁;为解决残疾人对辅助器具的共性诉求,设立24小时咨询服务热线……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