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晓玉 周卓玥
近日,据媒体报道,福州40岁的张女士已有1年多的高血压病史,最近她的最高血压达160/100mmHg。张女士以为是药量不够,于是用牙咬断降压药,吃了大半片。不到半小时就瘫在沙发上,甚至血压都快测不出来了。
降压药为何还能吃出病来?10月22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郭远新告诉记者,缓控释以及肠溶制剂等属于特殊制剂,不能掰开服用。不同类型的制剂在服用的过程中也需要特别注意,一旦忽视,轻则药物达不到预期疗效,重则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控释片、缓释片与普通片剂药物释放对比图。图源受访者
控释片载药量是普通的3-6倍
掰开会加速释放
据了解,该女子服用的降压药是硝苯地平控释片。郭远新向记者介绍,药名中含有“地平”“沙坦”“洛尔”“普利”“噻嗪”等字样的药品是目前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硝苯地平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达到舒张血管平滑肌从而降压的作用。通俗来讲,它的作用机制就是拓宽河堤宽度,避免洪水对河堤(血管壁)的损害。
“硝苯地平临床上使用的剂型包括普通片剂、缓释片(胶囊)和控释片,一字之差,差别很大。”郭远新表示。
普通片剂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可在体内快速发挥疗效,每天需要多次服用,病人易忘记服药;缓释片较普通片剂释放活性成分缓慢但不规则,易受食物影响;控释片制剂工艺复杂,价格相对较高,但释放活性成分缓慢且规则,尤其适用于夜间及清晨增高以及血压明显波动者,且受食物影响小。
与需要一天服用三次的硝苯地平片相比,硝苯地平控释片其载药量是前者的3-6倍,因使用特殊药用辅料,“锁”住药物缓慢释放,因此一天一般仅仅需服用一次,极大方便了患者。
赵女士掰开了药物,破坏了“锁”药辅料结构,使得短时间内药物大量释放,相当于她一次服用了多次的剂量,从而导致血管过度舒张,引起低血压发生。
除了硝苯地平控释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格列吡嗪控释片、盐酸曲马多缓释片、非洛地平缓释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缓控释以及肠溶制剂也不能掰开服用。
“以上药品都是通过临床用药的需求而用特殊制剂工艺制成的特殊制剂,随意掰开的话会破坏其制剂结构,使其失去其缓控释或者定位释药的作用。”郭远新解释。
不同剂型的口服药物
你都服用对了吗?
随着制药技术的进步,药物的剂型从原来简单的丸散膏汤,一步步衍生出各种特殊剂型,除了上述提到的缓控释制剂,还有泡腾制剂、糖浆剂、混悬剂、肠溶制剂......这些剂型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一旦忽视,轻则药物达不到预期疗效,重则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例如肠溶制剂,为了保护药物不被胃酸破坏,确保药物快速通过胃部,到达肠道后释放,需要饭前空腹服;糖浆剂主要为止咳化痰类药物,依靠糖浆覆盖在咽喉黏膜表面发挥药效,因此服用糖浆剂后半小时内不要喝水或进食,避免稀释药物的浓度;混悬剂中的药物微粒由于重力的原因静置后出现自然沉降,每次使用前均应充分摇匀;栓剂基质受热易融化变形,夏天可在冰箱冷冻一段时间后再取出使用......
除了这些特殊制剂,一些常见的制剂在服用时,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郭远新表示,对于片剂、胶囊剂,除了有特殊说明可掰开的缓(控)释药品,可沿药品刻痕掰开之外,通常不可咀嚼或压碎,尤其是缓释片、控释片、肠溶片等特殊片剂。如果觉得吞咽比较困难时,可在服药前先喝些温水以湿润咽喉;对于颗粒剂,如阿莫西林颗粒、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要求使用不超过40℃的温水溶解,水温过高会导致药品成分降解。
高血压
这些用药习惯你得注意
郭远新表示,高血压病患者在日常服用降压药时,一定要注意这几个方面:服药时间、药物副作用、生活方式,以及服药习惯。
首先,降压药不能想起了才吃。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以控制血压,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的用药指导,固定时间按量服用药物,不可随意停药或增减剂量,避免血压波动。还要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血压的变化情况。
不同种类的降压药可能有不同的副作用,如“普利”类药物可能会引起干咳,“地平”可能会引起头痛、面部潮红、水肿等。在服用药物过程中,如果出现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缓控释制剂因为有不可吸收的药用外壳,会出现“整吃整排”现象(可在粪便中找到完整的空药片),这属于正常现象。
在服药习惯上,注意不能提前打开药品包装,防止药物提前取出且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使得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同时,高盐饮食可能会降低某些降压药的效果。高血压患者应控制盐分摄入,每日盐分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