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5月9日电 (张少宣石蕴玉)日前,由天津师范大学跨文化与世界文学研究院、文学院和天津市比较文学学会联合主办的“比较语文学视野中的中国经典”讲座在线上举办。讲座兼顾中西方文化、从宏观和微观介绍了中国传统经典的四个特征,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整场讲座对“为什么古代中国形成了‘经’这样的概念”“为什么中国古代经典文本形成了乐高积木式的片段组合形态”“为什么古代经典文本的注释也成为了经典的一部分”等六个问题进行了解答。
“著名古典学者GlennMost教授在意大利威尼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芝加哥大学曾进行演讲,以古希腊的参照体系,提出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经典的八个相同之处和六个不同之处。此次在线讲座以此为基础,是一次打开古代希腊经典与古代中国经典比较与对话新空间的良好契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副教授徐建委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近年来,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文学研究和“世界语文学”的热点话题。讲座中,谈及中国传统文献与经典的独特性时,天津师范大学跨文化与世界文学研究院院长郝岚表示,在古代东西方经典文学的对话过程中,中国传统文献与经典涵盖不同时期学者所留下的标注,其展现的历史语境与视野,将更好的帮助理解、融通中国历史。
讨论中,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文学科带头人余江认为,同一符号体系下的中国古典文献,不同时期的集成性注释体现了中国历史的传承性。其中,“诗言志”“文以载道”等说法,都反映了中国古代语文文本的社会功能效用,也从侧面体现中国经典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传播形态。
此次线上讲座是西方古典学界与中国古典学术传统的一次深层次交流,通过隔空讨论,对东西方古典学术研究带来新的灵感与思考,对推动人文学术界的东西方融合与理解起到了深远的推动作用。